
快速了解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扩张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出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常造成高度不规则散光,晚期视力显著下降而致盲;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水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本病多于青春期发病,双眼不对称相继发病,男性较多见且进展更快。

图1 圆锥角膜示意图
圆锥角膜早期表现为近视和散光,常带有不规则散光,散光度数高且不规则,框架镜矫正不佳;视力逐渐下降,到晚期会突然发生急性角膜水肿、混浊,疤痕形成,使得视力在短期内急剧下降甚至致盲。
明显的圆锥角膜易于确诊,可用裂隙灯等常规眼科检查所发现。早期的圆锥角膜仍主要依赖于角膜地形图检查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进行诊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想做近视激光来医院检查时被发现。

图2 圆锥角膜的地形图表现
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清晰,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影响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揉眼、炎症、变应性疾病、硬质隐形眼镜佩戴等。
虽然圆锥角膜确切病因至今不明,尚没有可确切阻止圆锥角膜发生的有效预防手段,告知患者不要揉眼、减少过敏原(眼睛痒了容易揉眼)等措施仍是当前的预防共识。
圆锥角膜无法被彻底治愈,现有治疗手段的目标是阻止其进一步发展,然后通过各种辅助手段如佩戴RGP提高视力。常见的治疗手段有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和角膜移植术。其中CXL是用于控制早期圆锥角膜进展的最有效治疗手段。由于RGP本身就是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且会影响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对于早期圆锥角膜一般建议CXL后观察稳定3个月到半年以上,再佩戴RGP进一步提高视力。
但是CXL对于角膜厚度有最薄处不低于400微米的要求,那么400微米以下的圆锥角膜是不是只有做角膜移植手术了呢?
现在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对于角膜最薄点厚度不足400微米,但是又不想做角膜移植手术的,也有了一些新的办法。最简单的,是在角膜前覆盖一块从全飞秒手术当中取出的厚度大约100微米的角膜基质透镜,临时增加角膜的厚度,再进行CXL。复杂一些的办法是使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层间切开一个小口袋,把厚度大约140微米左右的角膜基质透镜折叠起来塞进去再展开,就完成了角膜的增厚手术,然后再进行CXL。

图3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后示意图:箭头处为植入的角膜基质透镜
这两种创新的手术方式的优点是微创,损伤小、恢复快,费用比普通角膜移植低。缺点是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手术角膜最薄处的厚度不能太薄,如果低于320微米,激光有可能损伤角膜内皮,且手术目的是稳定角膜形态,阻止圆锥角膜的发展,对角膜向前突出的形态和不规则散光没有明显改善作用,术后想要提高视力还是需要RGP之类的帮助。

本文是戴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