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 是最常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 (MPN) , JAK2 V617F体细胞突变是其发病机制的主要驱动源。由于超过三分之二的 PV 患者存在包括红细胞增多的 两 系或三系血细胞增高,其动脉和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超过 40% ,高居所有造血系统肿瘤之首。因此对于负责诊断和治疗 PV 的医生之挑战一直是抗血栓之战!

抗血栓之战不仅仅是试图改变患者血细胞的一个数字,不论这个数字是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还是血小板计数;我们都要让患者认同和接受:血细胞计数正常化,势在必行!


缓解初治 PV 患者的高粘滞血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红细胞去除 术。其中红细胞压积大于 45% ,建议放血治疗。但是,如果红细胞压积大于 50% ,红细胞单采术确实应属高效、安全之首。
经过多项、多年、多中心的研究证实,如果没有应用的禁忌症(消化道出血等)阿司匹林是 PV 患者动脉血栓栓塞(脑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一级预防的不二推荐。对于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包括女性、严重脾大)的患者,需要经过有经验的 PV 防治医生评估,必要时需要应用包括华法林 / 利伐沙班等防治静脉血栓的复发。
我们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血细胞正常的 PV 患者仍然有血栓栓塞的复发,这些患者存在共同的特征:高 JAK2V617F 负荷(V617F% ),DAT ( DMT3a,ASXL1,TET2 )伴随突变。因此,清除 PV 患者的恶性克隆,任重道远!
羟基脲 (HU) 和干扰素 -α ( IFN-α )都能够使大部分的患者血细胞计数正常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讲, HU 也能够和 IFN-α 一样,降低 V617F% 。近期的研究表明,即使在防治血栓栓塞的专项中, IFN-α 的表现均较 HU 略胜一筹。深入的基础研究表明,相对于 HU 仅仅作用于造血祖细胞或成熟细胞阶段, IFN-α 直接靶向恶性造血干细胞阶段的作用是明确的,因此,其清除恶性克隆的作用是更加持久而深入的。长效干扰素的聚乙二醇链的加入,使其在患者体内保持更加稳定、持续(一周)的效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其作用在 12 到 16 周后显著,且一旦起效,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期干细胞耗竭的现象。因此,在有经验的医生的严密监测和预测下,才有可能把控时 机,避免误判、误治。

对于 HU/IFN-α 不耐受的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患者,开启 MPN 治疗新纪元的芦可替尼责无旁贷,其控制脾脏肿大、改善体质性症状和降低 V617F% 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期待。

当然,除防治血栓栓塞,延缓骨髓纤维化进展和白血病转化,重视二次肿瘤的发生,进而尽可能延长 PV 患者的生存期是其治疗领域的下一个挑战!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血液科作为国内顶尖单位,长期致力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目前我中心精准诊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近 2000 余例, 2022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栓塞的组长单位组织编写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栓塞中国专家共识》, 我们中心开展的长效干扰素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疾病进展的临床研究;芦可替尼联合长效干扰素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中心对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精准诊断真正做到了个体化、系统化和国际接轨。相信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全体医务人员的专业医疗努力将为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保驾护航!
本文是白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