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彭曦 三甲
彭曦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皮肤科

了解“红胎记”——鲜红斑痣

757人已读

鲜红斑痣,是一种发生在真皮浅层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发病率为0.3%-0.5%,好发于头、面、颈部,也可以累及四肢及躯干。常在出生时出现,随年龄增长持续进展,不会自行消失。

出生时鲜红斑痣为粉红色或红色斑片,红斑颜色常随气温、情绪等因素变化。随年龄增长,病灶颜色逐渐加深至鲜红色或紫红色,并且逐渐增厚,出现结节或软组织过度生长,导致畸形、不对称。

建议尽早治疗,以减轻后期出现的并发症,例如皮肤增厚、结节、畸形、不对称等,也减轻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

鲜红斑痣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进展.png

鲜红斑痣随年龄增长不断进展

鲜红斑痣的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在过去曾被认为是治疗鲜红斑痣的“金标准”,但其更适用于1岁以内婴儿的治疗,治疗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显著降低。平均治疗6次,1岁以内婴儿,基愈率接近20%;2岁至10岁,基愈率不到10%;30岁以上,超过一半患者治疗无效。且远期疗效观察,发现其复发率高,随访10年发现35%患者复发。

光动力治疗又称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是利用激光激发富集在畸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光敏剂所产生的单线态氧,选择性破坏畸形毛细血管网,而正常组织因吸收光敏剂少而不受影响。具有靶向性强、疗效好、安全性佳的优点。2016年,新型光敏剂海姆泊芬介导的光动力治疗首次在我国正式上市用于鲜红斑痣的治疗,成为鲜红斑痣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有研究显示2次治疗,基愈率为28.1%,总有效率达97.4%。

一岁以内婴儿可首选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超过一岁或面积较大的患者,可首选光动力治疗。


病例展示

我科于2017年开展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以下为我科治疗的部分病例展示(所有病例照片均经过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使用)。

病例一

41岁女性。左侧面部、颈部大面积鲜红斑痣。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一次,改善70%。

病例一.jpg

病例二

29岁女性。右侧面部、颈部紫红型鲜红斑痣。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一次,改善70%。

病例二.jpg

病例三

29岁女性。下颌、唇部鲜红斑痣。曾激光治疗,效果不佳。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两次,达到基愈状态。

病例三.jpg

病例四

32岁女性。左侧面颊、上唇部鲜红斑痣。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两次,改善70%。

病例四.jpg

病例五

2岁女孩。左侧面部鲜红斑痣。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三次,改善80%。

病例五.jpg

病例六

3岁女孩。左侧面部鲜红斑痣。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一次,改善80%。

病例六.jpg

病例七

25岁女性。左侧面部鲜红斑痣。曾激光治疗,疗效不佳。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三次,改善80%。

病例七.jpg

病例八

25岁女性。右侧面颊鲜红斑痣。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一次,改善60%。

病例八.jpg

病例九

21岁女性。右侧面部大面积紫红型鲜红斑痣。曾激光治疗数次,疗效不佳。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四次,改善70%。

病例九.jpg

病例十

27岁女性。左侧面部大面积鲜红斑痣。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一次,改善60%。

病例十.jpg

病例十一

5岁女孩。面中部难治性大面积鲜红斑痣。曾在外院多次“老药”光动力治疗,疗效不佳。于我科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八次,达到基愈状态。

病例十一.jpg

病例十二

4岁男孩,右前臂鲜红斑痣。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两次,改善50%。

病例十二.jpg

联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 彭曦 副主任医师 皮肤血管瘤与鲜红斑痣专病门诊

彭曦
彭曦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