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佃灿 三甲
王佃灿 副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内型舌下腺囊肿可以自愈,不用手术

2441人已读

舌下腺囊肿是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口内型和口外型。其中,口内型占绝大多数。口内型舌下腺囊肿,顾名思义,就是指囊肿位于口腔里面。目前,各种教科书和指南,都把手术摘除舌下腺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摘除舌下腺,手术不大,但难度也不小,通常需要住院、全麻。

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得出口内型舌下腺囊肿可以自愈的论断。2023年5月份正式发表了学术论文:口内型舌下腺囊肿有高达92.1%的自愈率。因此建议患者们在明确诊断为口内型舌下腺囊肿之后,不用急着手术!选择观察监测、等待自愈作为主要策略。即使舌下腺囊肿不能自愈,等一两年之后再手术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我在这里罗列几篇文献、枚举几个病例,并解读已发表的那篇论文的数据,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口内型舌下腺囊肿患者选择观察监测、等待自愈,从而减少一次住院全麻手术,避免一个功能器官切除。

一、舌下腺囊肿自愈的文献

在严谨的同行评议(Peer Review)的学术期刊上,有公开发表的几篇文献,介绍舌下腺囊肿自愈的个案。

文献1. Steelman, R., Weisse, M. and Ramadan, H. (1998). Congenital ranula. Clin Pediatr (Phila). 37, 205-206.

舌下腺囊肿自愈的个案报道(1998年发表)

这篇1998年发表的个案报道,是一例先天性舌下腺囊肿,在娘胎里就有的、一出生就被发现的舌下腺囊肿。患儿出生后5周,舌下腺囊肿自己消失痊愈;患儿20个月大的时侯,囊肿没有复发。

文献2. Soni, A., Suyal, P. and Suyal, A. (2012). Congenital ranula in a newborn: a rare presentation. 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64, 295-297.

舌下腺囊肿自愈的个案报道(2012年)

2012年的这篇图文并茂的个案报道,也是先天性舌下腺囊肿,仅做了穿刺,囊肿就痊愈了。作者随访了4个月,囊肿没有复发。

穿刺,就是用针把囊肿里面的液体吸出来。在临床医学上,穿刺一般是当做检查方法而不是治疗手段。所以,这实际上也是先天性舌下腺囊肿自愈的个案。

文献3. Zhi KQ, Wen YM, Ren WH et al. (2008). Management of infant ranula.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72, 823-826.

我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两例舌下腺囊肿自愈了

这是2008北京奥运会那年发表的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大咖。我跟他很熟悉。他的这篇论文汇总了11例小孩舌下腺囊肿,其中有两例也仅仅做了穿刺而痊愈,属于舌下腺囊肿的自愈。

文献4. Xie WJ. (2015). Incision and drainage can still be attempted for a superficial ranula. Br Dent J. 219, 369-370.

舌下腺囊肿自愈的个案报道

这篇短文的作者是一位28岁的中国眼科医生。他现身说法,自己得了舌下腺囊肿,把它刺破,几个月之后囊肿痊愈了。

不过,他的这种做法是必须要反对的。即使不刺破,舌下腺囊肿也会痊愈。刺破囊肿,有诱发局部感染、误伤临近结构的可能。

文献5. Garofalo, S., Mussa, A., Mostert, M., et al. (2014). Successful medical treatment for ranula in children.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117, e289-297.

论文中有两例不治而愈的舌下腺囊肿

这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于意大利。期刊的名字简称OOOO,让人们联想到汽车品牌奥迪的标志。就像奥迪在汽车界,OOOO在口腔医学期刊界久享盛名。这篇论文讲述的是以口服方药治疗舌下腺囊肿。这个方药含三味药:nickel gluconate(葡萄糖酸镍), mercurius heel(足跟汞), glandula submandibularis suis(猪下颌下腺)。我一直没搞明白这是些什么东西。但我特别注意到这篇论文中有句话:Two patients who recovered spontaneously shortly after diagnosis(有两名患者,在诊断之后没多久就自己痊愈了)。

文献6. Koma, Y., Fujimoto, T., Sakai, K., et al. (2022). Coexistence of Sjögren‘s syndrome and bilateral ranula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r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19, 111-116.

舌下腺囊肿自愈的个案报道

这是2022年10月新鲜出炉的个案报道。患者,女,37岁,诊断为舍格伦综合征——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她得了双侧舌下腺囊肿。她先是做了手术治疗,摘除了左侧舌下腺。右侧的舌下腺囊肿,在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做了OK432药物注射治疗,均未能成功治愈囊肿。此后患者拒绝了再治疗,第二次药物治疗的一年之后,囊肿自愈、消失了。

文献7. Wendt, M., Papatziamos, G., Munck-Wikland, E., et al. (2021). Sclerotherapy of ranulas with OK-432 -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Acta Otolaryngol. 141, 531-536.

生理盐水局部注射后,舌下腺囊肿也痊愈了!这显然是疾病自愈

这篇论文也很新,发表于2021年,OK432治疗舌下腺囊肿的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我注意到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行囊肿注射,10名患者中有2名也痊愈了。生理盐水注射后囊肿消失痊愈,当然可以视为疾病自愈。自愈率20%,不低!

据以上这些文献,可以肯定,舌下腺囊肿有自愈的可能!换句话说,有的舌下腺囊肿,是可以自愈的。

二、我们亲历的口内型舌下腺囊肿自愈的病例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里,我们为什么能罗列出这么多支持舌下腺囊肿自愈的个案?因为我们这10年以来,一直进行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研究。

舌下腺囊肿主要治疗方法,都是舌下腺摘除术。印象之中,我读研究生时在手术台上第一次当第一助手,就是这舌下腺摘除术。这第一次并不顺利,手术后不到两小时,患者因口底出血又进手术室紧急救治了。后来我自己成为了主刀医生,每每做这个手术时,都心存余悸、谨小慎微。也因此,于2014年开始了舌下腺囊肿微开窗治疗的临床研究,希望能以保守的方法治愈舌下腺囊肿。2018年开始,我接二连三地遇到了舌下腺囊肿的自愈。

病例1 女,6岁。右侧舌下腺囊肿自愈。囊肿存续时间10个月。

口内型舌下腺囊肿

穿刺抽吸出蛋清样的黏稠液体

这是我在2018年3月遇到的患者,穿刺抽吸出蛋清样黏稠液体,明确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她才6岁,无法配合微开窗治疗——在囊肿上栓缝线、使囊液顺着缝线溢出。不得不拖延治疗,监测观察10个月后,舌下腺囊肿自愈、消失了。直到2020年3月,也就是自愈之后一年多,舌下腺囊肿没有复发。

囊肿自愈后的口底照片(拍照时间2020年3月)

可惜的是,给我一张自愈后的照片之后,就失访了。希望她们能读到这篇文章,再度回复我的随访。

病例2. 女,32岁。她2020年12月因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找我就诊。她说两年前,也就是2018年,她患过舌下腺囊肿,吃了四个月的中药,疾病“治愈”了。我在“治愈”加了引号,意思是即使不吃中药,囊肿也会消失。她给了我当时的囊肿照片和中药处方照片,表示愿意支持我的临床研究。

口服中药”治愈”了舌下腺囊肿,实际是疾病自愈

病例3. 女,33岁。左侧舌下腺囊肿自愈。囊肿存续时间约4个月。

左侧舌下腺囊肿

入院通知书

在2018年9月,她拿到了医院的入院通知书,准备要住院手术,诊断是左舌下腺囊肿。

她告诉我囊肿自愈了

她迟迟没法住院、不能尽快手术。塞翁失马,2019年的春节,她通过好大夫在线我留言,说舌下腺囊肿已经不治而愈,免去了开刀的痛苦。

舌下腺囊肿自愈后拍的照片(2023年1月)

她至今一直与我保持联系,认真地回复我的随访。已经是快5年了,消失后的舌下腺囊肿没有复发。

病例4,男,30岁,右侧舌下腺囊肿自愈。

在北大口腔医院住院、准备手术的舌下腺囊肿,被我劝出院了、没有做手术

他做过穿刺检查,明确诊断为舌下腺囊肿;2018年6月入住了我工作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但没有做手术就出院了,原因就不赘述了。他后来要求再入院手术,被阻止了。然后舌下腺囊肿就自愈了。

舌下腺囊肿自愈了(2023年1月)

他也一直回复我的随访。5年过去了,囊肿没有复发。今年年初给我发来一张愈合后的口底照片。像他这样四五年过去了,还一直与我保持联系、告诉我囊肿没有复发的,有数十位患者。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随访,观察囊肿自愈之后是否复发,是这个临床研究的起码要求。

病例5. 囊肿很大,自愈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大家就没有必要关注了。

2021年7月门诊就诊时拍的照片:很大的舌下腺囊肿

2022年4月舌下腺囊肿自愈之后的照片

病例6. 囊肿更大,也自愈了。

2022年6月门诊就诊时拍的照片:很大的舌下腺囊肿,穿刺抽吸出蛋清样液体

2022年11月 舌下腺囊肿自愈、消失了

病例7. 比更大的囊肿还更大的囊肿,也能自愈!

2021年6月门诊就诊时拍的照片:舌下腺囊肿很大,占据整个口底

2021年11月舌下腺囊肿自愈、消失了

口内型舌下腺囊肿自愈的例子,还有很多。口内型舌下腺囊肿有自愈的可能,这是不容置疑的!

三、数据

口内型舌下腺囊肿的自愈,既有文献报道,也能在临床上遇到。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口内型舌下腺囊肿自愈的可能性有多大?在临床工作中,当我们医生接诊一个舌下腺囊肿时,如果自愈的可能性很小,就推荐患者住院手术;如果自愈的可能性很大,就应该建议患者等待自愈、不做手术。

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通过临床研究、获取数据、统计分析来回答。也就是要用数据说话。

我们从2018年开始,就开始进行舌下腺囊肿自愈的临床研究。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在患者们的配合下,获得了数据,于2023年5月份在The Innovation Medicine 正式发表了英文学术论文。The Innovation Medicine是我国科学家自己创办的期刊,主编是我们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乔杰院士。我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论文——颠覆认知、改变常规,使成千上万的患者减少一次住院全麻手术、避免一个功能器官切除,发表在祖国大地上。大家感兴趣的话,很容易能找到原文(High self-healing rate of oral ranula: A prospective study),或者阅读其微信推文:《口腔里的舌下腺囊肿,不急治,别误诊》

把研究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用到临床实践中:让成千上万的人避免一次住院全麻手术和功能器官切除

这篇论文的主要数据:114例口内型舌下腺囊肿,未经治疗,自愈105例,自愈率高达92.1%。只有9例患者在论文发表的时候,未诉观察到囊肿自愈。囊肿存续时间的中位数是6个月。经平均长达两年的长时间随访,仅1例囊肿自愈后再次复发。

口内型舌下腺囊肿的自愈率高达92.1%,不用急着手术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还通过分析数据,研究了舌下腺囊肿自愈率和存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囊肿位置、就诊时囊肿的已存续时间,都不是自愈率以及存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只有囊肿的大小,才是影响因素:囊肿越大,自愈率越低、存续时间也越长。但是,即使是那种最大径超过3cm的很大的舌下腺囊肿,也有很高的自愈率。

这篇临床研究论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直以来,我们专业上都认为,舌下腺囊肿是不能自愈的,或者说自愈的可能性很低;教科书、指南都说 “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口腔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就有舌下腺囊肿诊疗指南,特别提到“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http://www.nhc.gov.cn/cms-search/downFiles/75b22ba20c3142e69941175cfed3efd8.pdf)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舌下腺囊肿诊疗指南(2022年版),提到“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

口内型舌下腺囊肿高达92.1%的自愈率,提示这个病可以等待自愈、不用急着治疗。教科书、指南上推荐的手术切除舌下腺的方法,应该被弃。如此,仅在我国,就有望使每年成千上万的患者减少一次住院全麻手术、避免一个功能器官切除。

口内型舌下腺囊肿高达92.1%的自愈率,能够解释很多有趣的舌下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按文献报道,切除全部或部分舌下腺、破坏表浅囊肿壁、囊肿内药物注射、口服中药治疗……都有一定的治愈率。自媒体上,还有通过吃猕猴桃、喝菊花茶、含维生素……自己“治愈”舌下腺囊肿的图文分享。不用这些方法、或早或迟,囊肿也能自己痊愈。

口内型舌下腺囊肿,等待自愈如果失败,也不影响手术治疗。但是,等待自愈也有小小的风险,例如:发生在口底的很多种囊性疾病(例如:脉管畸形、表皮样囊肿、畸胎瘤)、罕见恶性肿瘤(例如:黏液表皮样癌),可能被误诊为口内型舌下腺囊肿。因此,疑为舌下腺囊肿,要经临床医生仔细诊查、明确诊断;然后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的监测下等待自愈,以免误诊误治。

特别感谢这五六年以来,一百多位舌下腺囊肿患者!是他们的长年累月的回复、反馈,帮我累积了数据,得出了口内型舌下腺囊肿可以自愈的论断,写成了这篇论文。临床研究没有止境,依然在路上,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的研究,继续与我们保持联系,及时回复我们的随访。只有更多位患者的数据、更多篇论文,才能更有力地说服同行、改写教科书、修订指南,最终帮助更多的患者。

最后感谢好大夫在线提供的平台!

王佃灿
王佃灿 副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