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剑 三甲
陈剑 主治医师
澧县中医医院 眼科

眼科特检报告模板

263人已读

(一)黄斑OCT:

黑底白图

(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OCT特征

(1)玻璃膜疣:硬性玻璃膜疣为多个小的色素上皮隆起,反射增强。软性玻璃膜疣为多个大小不等、驼峰状的色素上皮隆起(小的PED),较大的为融合病灶,脱离的色素上皮下方可见中等反射信号,并且可见纤细的连续的Buch膜。

(2)萎缩病灶:视网膜外层结构萎缩,脉络膜毛细血管、色素上皮、IS/OS、外核层等反射光带部分或全部消失,视网膜变薄。

(3)脉络膜新生血管:色素上皮层增厚、隆起、连续性破坏,反射增强。纤维血管性PED。周围组织可以出现视网膜下或色素上皮下出血,视网膜层间或视网膜下积液。

(4)PCV:分支状血管网OCT表现为色素上皮层反射带结节状,或有双层征;息肉样病灶表现为色素上皮呈陡峭的穹隆状隆起,顶部比较尖,色素上皮高反射,其下方中等反射,病灶旁边有时可见血液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

(5)RAP(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色素上皮脱离,病灶处色素上皮反射条带中断。

(二)中浆OCT 特征

(1)浆液性色素上皮和(或)神经感觉视网膜的脱离。

(2)神经感觉层浆液性脱离的早期,视细胞外节末端表面平滑而平整,浆液性脱离区内清澈而无反射信号:随着病程延长,视细胞外节未端表面反射增强,外节膜盘脱落,浆液性脱离区出现点状或颗粒状的中高反射信号。

(3)病程迁延的慢性;患者可出现色素上皮萎缩、Is/os 消失等外层视网膜结构的改变。


(三)黄斑前膜OCT特征

(1)黄斑部视网膜内表面线状的高反射信号条带。

(2)同时可以观察到视网膜表面皱褶、视网膜增厚、黄斑水肿、黄斑假孔(看似板层裂孔但光感受器层完整)、黄斑裂孔、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等改变。

(四)病理性近视OCT特征

(1)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变薄,甚至部分结构萎缩、反射信号消失。

(2)玻璃体黄斑牵引,黄斑表面膜。

(3)后极部视网膜劈裂,可出现在各个层次(内层劈裂、外层劈裂)。

(4) 视网膜神经感觉层脱离。局部无孔性的黄斑浅脱离、孔源性的视网膜脱离。

(5)黄斑裂孔。黄斑假孔(内界膜增厚,黄斑看似裂孔)、黄斑内层孔(内层视网膜组织缺损)、黄斑外层孔(外层视网膜组织缺损)、黄斑全层孔(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全层缺损)。

(6)黄斑出血。单纯性出血(视网膜内出现中高反射信号,但色素上皮反射带通常平滑无增厚,连续性不破坏);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出血(视网膜内出现中高反射信号,且色素上皮反射带有增厚隆起,连续性破坏)


(五)Stargardt病OCT特征

(1)黄斑区病灶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变薄,尤其是外层结构(感光细胞层、IS/OS、RPE)反射信号带的萎缩或消失。

(2)黄色斑点表现为色素上皮反射带局部不平整,小的高反射突起,其上方外界膜和IS/OS反射带可以中断。

(六)Best(卵黄样营养不良)OCT特征

(1)不同病变时期不同表现,从正常结构到萎缩改变。

(2)可有色素上皮层和(或)神经感觉层的隆起脱离,视网膜下积液。卵黄样物质表现为中高反射信号。

(3)萎缩期视网膜变薄、尤其是外层结构组织反射带萎缩消失。

(4)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时可出现色素上皮增厚隆起及邻近组织出血、积液等改变。

(七)视网膜色素变性OCT特征

(1)视网膜变薄,视网膜外层结构萎缩(如外核层、IS/OS、RPE反射带的萎缩或消失)且病变起于周边向后极部发展。

(2)黄斑囊样水肿。

(3)视网膜前膜。

(八)青少年视网膜劈裂OCT特征

(1)视网膜劈裂,视网膜层间分离,出现低反射腔隙,内有柱状连接。

(2)黄斑囊性水肿改变。

(3)也可出现孔源性或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黄斑皱褶,黄斑色素改变以及萎缩。

(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CT特征,目前OCT已成为监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1)黄斑水肿:视网膜增厚、隆起。视网膜层间积液,视网膜内、视网膜下出现低反射的液性空腔。中心凹消失,出现囊样低反射空腔。

(2)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内高反射信号,下方可有阴影和屏蔽效应。

(3) 脂质沉着(硬渗):视网膜深层颗粒状的高反射信号,量多时其下方可出现光学阴影。

(4)棉绒斑:局部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隆起,结构紊乱,反射增强,对下方的组织可以造成一定的屏蔽效应。

(5)视网膜前膜及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视网膜表面线状或增厚的模样结构,中高反射信号,与视网膜粘连、牵引,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十)视网膜动脉阻塞OCT特征

(1)发病初期,阻塞区域的视网膜增厚,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反射增强,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外丛状层等各层结构分辨不清。视网膜外层结构(如外核层、外界膜、IS/OS、色素上皮等)有时清晰可见,有时因为内层结构反射增强而反射信号减弱。

(2)发病1个月后,阻塞部位的视网膜变薄,视网膜内层结构变薄、组织层次不清,甚至变成一条中高反射条带。视网膜外层结构仍清晰可见。

(十一)视网膜静脉阻塞OCT特征

(1)阻塞的区域视网膜水肿、增厚、隆起,视网膜内和视网膜下积液。黄斑受累者黄斑囊样水肿。

(2)出血表现为高反射信号,其下有光学阴影,对下方组织有屏蔽效应。出血可以出现在视网膜前或视网膜内。

(3)视网膜内出血表现为团状高反射信号。

(4)硬性渗出表现为视网膜深层颗粒状高反射信号。

(5)缺血区在病程早期表现为视网膜局部水肿(细胞内水肿)、增厚、隆起,组织结构素乱,反射增强:而在病程晚期有时可见视网膜局部组织萎缩、变薄。

(十二)脉络膜疾病OCT特征

(1)脉络膜增厚。色素上皮层与巩膜之间的间隙增宽。

(2)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增厚,视网膜色素上皮和(或)神经感觉层浆液性和(或)渗出性脱离,视网膜层间可出现低反射液性空腔。

(3)黄斑表面膜、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凹消失,出现囊样低反射空腔,视网膜表面皱褶,膜形成,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牵引。

(十三)脉络膜缺损OCT特征

(1)局部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向下凹陷。

(2)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损,轻者仅见局部脉络膜变薄。

(3)黄斑受累者在病灶的边缘日后有可能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十四)脉络膜肿瘤OCT特征

(1)脉络膜占位隆起,其上方视网膜随之隆起。

(2)上方视网膜因受累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从结构正常到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层间或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表面膜等。

(3)黄斑受累者可以出现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等。


1.右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可,内层结构反射清,外层光带完整。

2.左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下方可见团状高反射,内层结构反射欠清,外层光带欠完整。

3.右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正常,内层组织有高反射,外层光带欠完整。

4.双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正常,内层组织结构反射可,外层光带欠完整

5.右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可,内层组织结构反射清,外层光带尚完整。

6.双眼黄斑OCT:双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在位,内侧组织层次反射清晰分明,中心凹陷形态正常,外层组织光带清晰可见完整。

7.右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失去正常形态,颞侧外核层失去正常形态,外层光点欠完整。

8.左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正常,颞侧内核层可见长条形高反射,内层组织结构欠清晰,外层光带完整。

9.左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尚可,颞侧内核层可见条形高反射,外层光带欠完整。

10.左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平坦变薄,层间可见点状强反射。

11.右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平坦、变薄,鼻侧神经上皮增厚,层间可见数个小囊样改变,并可见点状强反射。

12.左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尚可,中心偏颞侧可见高反射点,颞侧神经上皮可见条状高反射带,外层光带欠完整。

13.右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可。颞侧可见条状高反射,外层光带完整。

14.左眼黄斑OCT:黄斑部水肿增厚,内层结构反射欠清,外层光带欠完整。

15.左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丧失,鼻侧拱起呈山峰状,内层结构反射不清,并呈囊样改变,外层光带不完整。

16.右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变平,内层结构紊乱,神经上皮层可见条状高反射带,外层光点欠完整。

17.左眼黄斑OCT:黄斑鼻侧拱起,内层结构紊乱,偏鼻侧可见RPE隆起,其下均在中等反射。

18.右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变平,内层结构欠清,外从状层可见小囊腔及高反射,外层光带欠完整。

19.右眼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可,内层结果尚清,外层光点完整。

20.左眼黄斑OCT:左眼黄斑部视网膜表面强反射光带,表面皱褶,视神经上皮层增厚中心凹消失。

21.双眼黄斑OCT:双眼屈光间质不清,黄斑部未见明显异常。

22.双眼黄斑OCT: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23. 右眼黄斑OCT:右眼黄斑部下方视网膜脉络膜明显隆起,脉络膜反射增强增厚。

24.右眼黄斑OCT(黄斑裂孔):右眼黄斑区视网膜部分增厚黄斑,中心凹处的反射中断,网膜前可见带状高反射与之相连,其下可见低反射,视神经上皮层间可见光反射区呈栅栏样,is/os层反射部分缺失。色素上皮层反射不规则,提示黄斑裂孔,请结合临床。

25.黄斑OCT(中静阻):双眼黄斑部神经上皮层增厚,层间可见大量囊样暗区,中心凹隆起。

26.黄斑OCT:双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脱离,旁中心凹处可见局部RPE光带不连续。

27.黄斑OCT:黄斑视网膜表面强反射,光带中心凹消失。

28.黄斑OCT: 黄斑中心凹变平,其下可见液性暗区,鼻侧内核层可见囊样暗区,RPE可见隆起,其下有暗区,外层光带欠完整。

29. 黄斑OCT:黄斑中心凹形态尚可,神经上皮组织水肿增厚,内层结构组织紊乱并可见液性暗区及高反射,外层光带不完整。

30.黄斑OCT(肖超丽 糖网)黄斑中心凹呈V字形态,鼻侧高度隆起,内层结构反射不清并可见高反射点,外层光带不完整。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期,请结合临床。

31.

左眼RPE及其下小的局灶性隆起,呈高反射信号;玻璃膜疣?请结合临床。


(二)视盘OCT

1.视盘OCT:双眼RNFL各方位大致正常,请结合临床。

2.双眼视盘OCT:RNFL各方位基本正常。

3.双眼视盘OCT:右眼RNFL平均变薄C/D0.5,左眼RNFL各方位正常。

4. 右眼视盘OC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正常。

5.右眼视盘OCT:右眼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请结合临床。

6.视盘OCT: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右眼C/D0.6,左眼C/D0.2,提示视神经萎缩可能,请结合临床。

(三)角膜OCT

1.左眼角膜OCT:角膜上皮不完整,角膜基质层高反射层次不清,前房内可见高反射物质。(角膜溃疡)

2.左眼角膜OCT:角膜基质层内有高反射,中央及下方厚度偏薄。

3.右眼角膜OCT:角膜上皮欠光滑,基质层反射欠规整,中央及下方厚度偏薄。

4.角膜OCT:角膜浅基质层有高反射,整个角膜变薄。

5.角膜OCT:角膜浅基质层可见缺损。

(四)房角OCT

1. 房角OCT:双眼房角开放,左眼受损眼房角稍大于右眼,请结合临床。

2. 房角OCT:双眼房角狭窄,提示闭角型青光眼可能,请结合临床。

3.房角OCT:双眼房角开放。

4.房角OCT:左眼房角后退。

(五)角膜地形图

1.角膜地形图:双眼角膜散光。

(六)角膜内皮检查:

1.双眼角膜内皮镜: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多形性改变,内皮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

2.角膜内皮镜示:角膜内皮细胞欠规整,大小不等。

3.角膜内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多形性改变,部分有暗区。

4. 角膜内皮镜:OD2762/mm2 OS2890/mm2,角膜内皮细胞多形性改变。

(七)干眼检查报告

1.轻度干眼症,请结合临床。

2. 中度干眼症,请结合临床。

3. 重度干眼症,请结合临床。

(八)眼部B超

1.眼部B超:双眼玻璃体腔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2.左眼眼部B超(玻血):左眼玻璃体腔可见大量中强回声光团及光斑后运动(+)提示玻璃体积血(左眼)

3.双眼B超:双眼玻璃体可见少量的中低回声光团及光斑,后运动(+)提示玻璃体混浊(双眼)

4.左眼B超:左眼玻璃体腔可见凸面朝内的中强回声光带,呈对吻状,其下可见中强回声光团,未见明显与视乳头相连的光带。提示:1.脉络膜脱离(左眼)2.脉络膜上腔出血(左眼)

5.左眼眼部B超:左眼玻璃体腔内光滑、规则、连续的强回声光带,光带的下方是无回声区,光带的一端与周边的球壁相连,另一端与视盘边缘相连。提示视网膜脱离(左眼)

6. B超 双眼玻璃体腔可见少量中低回声光点及光斑,后运动(+),未见明显光带,右眼球后可见一类椭圆形低回声暗区,边界清楚,内回声均匀,大小约15.12mm*13.03mm,压缩性(+)。

【提示]1.眶内占位性病变(右〉 2.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右) 3.玻璃体混浊(双)

7. 双眼B超:双眼玻璃体腔内强回声阴影,双眼视母细胞瘤可

8. B超下双眼玻璃体腔可见少量中低回声光点及光斑,后运动(+),未见明显与球壁及视乳头相连的光带。左眼球后偏下方可见一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内回声均匀,压缩性(+),大小 13.55-8. 65mm[提示]1.眶内占位性病变(左〉2.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左〉

陈剑
陈剑 主治医师
澧县中医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