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祖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曾经反复自残、厌学的女孩当班长了

发表者:包祖晓 人已读

对于从事心理卫生工作的我来说,那是非常开心、感觉很有成就的一天。

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跟下文这位女孩的访问有关。

下面介绍一下该女孩(姑且称她为小荷)的相关情况:

01

小荷同学在就诊小学时父母离异,原因是其父亲好赌、好酒、败家。她跟父亲和爷爷奶奶住在温岭,母亲回到老家椒江生活。小荷同学的父亲在离异后依然沉迷于赌博和酒精,平时很少在家,而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可以说,小荷是地地道道的留守儿童。

尽管小荷的母亲平时会准时地付抚养费,也会在寒暑假不时接小荷到椒江住一段时间。但小荷的爷爷奶奶不断在小荷面前说其母亲的坏话,为此两家人经常在电话中吵架。

02

小学6年级开始,小荷出了自残问题,而且脾气也不好管理,一不顺心就用刀片划自己。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童年期情绪障碍”,予舍曲林药物治疗。情况没有好转。

初一的时候,小荷的自残现象变得严重起来,于是家人带其到杭州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考虑“双相障碍”,予服奥氮平、丙戊酸钠和碳酸锂治疗,并且休学一年。小荷在家的时候情况尚好,玩玩手机,找小伙伴玩玩。

遗憾的是,到第二年开始复学时,小荷又开始出现情绪波动和自残。有一次,她在教室里当着许多同学的面,从书包里拿出小刀,划伤自己的手腕,鲜血直流,把同学和老师吓坏了。被学校要求精神心理科就诊,把病治好了才能再上学。

小荷的爷爷奶奶想再次带其住院治疗,但其母亲考虑曾经住院治疗,出院后也规律服药,但情绪依然波动,自残现象依然出现,想寻求心理治疗。

于是,小荷的母亲带其来到了我的诊室。

03

第一次与小荷接触,由于受奥氮平副反应的影响,小荷有些胖,根本不像一个小女孩,而像一个发福的中年妇女,接触也显得被动,明显的情绪化。在谈到自残时的感觉时,她说这个行为能让自己当时感觉舒服一些,自己并不想上学,反正没人疼爱,活着也没有多少意思,早死迟死一个样,早死更好,因为这样就不会拖累家人,父母两家也能少闹些矛盾。

在询问病史过程中,我没有发现明显的躁狂方面的表现。当时考虑是一些“情绪冲动”的表现。慎重起见,我建议她的药物先维持原来剂量,同时结合正念禅疗。此外,我在病历上写了:“建议边上学,边心理治疗。”我们约好一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治疗。

就这样,学校容许小荷继续小学。

04

经过3次正念禅疗以后,小荷的情况明显改善,同学关系比以前融洽了,没有过刀片划自己现象,有时冲动来了,她会幽默地用手掌划自己一下,每天也会跟着音频做正念训练,每个周末会阅读著作“禅疗四部曲”中的内容。

于是,我们开始逐渐减药治疗。先减奥氮平和碳酸锂。

05

暑假时,小荷住到母亲那里,开始时俩人关系处得不错。后来知道母亲处了男朋友,小荷不断说其男朋友的坏话,说这个男朋友不合适,建议母亲断绝与其关系,并且出现了情绪方面的波动。

初二开始,父亲有过两次陪小荷来临海就诊,当时已经减完奥氮平和碳酸锂,只剩下丙戊酸钠每天1片。其父亲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赌博和饮酒了,准备以后开出租车。我跟其父亲做了2次面对面的探讨,之后父女关系有所改善。

初二寒假时,小荷不仅坚持正念训练,还出去打了1个多月零工,利用赚来的钱给父亲买了一个智能手机。

06

初二结束暑假时,小荷母亲和继父一起跟小荷到临海复诊。当时他们相处比较融洽,小荷也接纳了继父的存在。她的情绪已经没有大起大落了,并已经很久没有自残现象了。于是,我们商量着在小心观察的情况下停用丙戊酸钠,建议其继续规律正念训练,每周阅读著作“禅疗四部曲”中的内容。

初三开始,小荷中断了面对面的治疗,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我在网上发给她资料和信息,她也很少回应。

这1年多以来,我不时在心里挂念着,这孩子现在怎样了呢?难道又出现情况波动去精神专科医院住院了吗?

07

今天,小荷与母亲出现在我的诊室,重现了一位苗条少女的形象。

小荷的母亲告诉我,小荷目前读高一,是一班之长,学习成绩也不错,现在苦恼的是完美主义问题,做事太过认真、仔细,容易内疚,晚上入睡有些困难,偶尔会出现躯体不适,向父母要钱不好意思。

经过50分钟的探讨,我让小荷读完《和心理医生看电影》这本书中“内疚感最伤人”那一章,在告别之前问她:“还有问题需要探讨吗?”她回答说:“看来我内在那个小小孩还存在一些不安全感,害怕被遗弃,我先慢慢自己调节。”

看着小荷母女离开诊室,我激动得眼眶湿润,心理医生的追求不止是让心理疾病患者情绪平稳,而是促使他们成长、活出自我。

晚上回家吃完饭后的第一件事,我打开电脑,梳理了一下这几年跟小荷的交往过程。但愿此文对心理疾病患者及家属有所启发。

此外,“把心理疾病的疗愈还原为生活和人生问题加以解决”,这是我一辈子无怨无悔的追求和使命。

9+1.jpg


本文是包祖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