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良嗣 三甲
陈良嗣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医生手札——一次跨越南北半球的求证(记一位澳洲华裔胸锁关节窦患儿的问诊)

252人已读

医生手札——一次跨越南北半球的求证(记一位澳洲华裔胸锁关节窦患儿的问诊)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陈良嗣头颈腺体、先天疾病及儿童头颈外科工作室


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病?患病自然涉及寻医问药,只是疾病也分轻重与缓急、简单与复杂、多发与罕见。有些小毛病可按常识处理无需就医,或者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可搞定;也有些常见或稍微复杂的疾患要到县市一级医院诊治,但也足不出城;还有一些急危疑难重症要长途跋涉到国家或区域医疗中心,劳心劳力。可有些病,居然要跨越南北半球,你相信吗?

2023年3月28日上午,11点20分,一对东北口音的中年夫妇陪着一位8岁男童,从澳大利亚慕名而来。据了解,夫妇已移居澳洲多年,患儿是家中老二,出生后,左侧下颈部便有一个点状的皮肤瘘口。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家长当时也没太在意。孩子4岁左右,左下颈皮瘘突然肿痛一次,经皮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缓解。2021年10月,孩子6岁时,左下颈皮瘘处再度肿痛,并波及同侧胸壁,数天内鼓起一个巨大的脓包,当地社区的全科医生给出了“鳃裂瘘管合并感染”的诊断,并推荐到上级医院诊治。2021年11月,孩子在澳洲昆士兰某医院接受全麻颈胸壁脓肿切开排脓。术后半年,原来切开引流的颈胸壁处长出了一个巨大的横形暗红色肿块(4cm×2.5cm、边缘不规则),时不时出现瘙痒和疼痛。鳃裂瘘管的问题还没根治,又长出了新的肿块,还影响美观,家长既担忧又无奈。虽然也曾多次咨询,但此类疾患实属罕见,当地模棱两可的解答并未能让刨根问底的家长心安。彷徨纠结的父母借助网络查询,浏览了我撰写的大量鳃裂畸形科普,也获悉了我的“陈良嗣鳃裂畸形专病诊治品牌”。于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跨国求医酝酿而生。

2023年1月底,在新冠疫情管控解除后,一度中断的中国大陆与澳洲直飞航班大量重启。家长早早预定机票,从南半球澳洲的秋日寒凉飞抵北半球广州的阳春三月,不远万里专程求证。

本篇将当日咨询涉及胸锁关节窦的代表性问答,归纳汇集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患儿到底患了哪一种类型的鳃裂畸形?常见吗?

回复: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此患儿最终诊断为:左侧胸锁关节窦、颈胸部皮肤增殖性瘢痕。胸锁关节窦的诊断要点为:出生后左侧胸锁关节浅面或邻近皮肤瘘口+/-炎症感染病史。

胸锁关节窦是一类临床比较罕见的鳃裂畸形,截止2022年12月,陈良嗣头颈腺体、先天疾病及儿童头颈外科工作室已经收治128例胸锁关节窦,占同期所有鳃裂畸形病例(1247例)的10.26%。


第二、没有支撑喉镜检查,能否排除梨状窝瘘?

回复:

胸锁关节窦和梨状窝瘘均好发于左侧,两者最根本的鉴别在于,前者出生后存在皮肤瘘口(皮肤窦),瘘口为原发性,继发炎症感染时,常波及下颈部及胸壁皮肤;后者存在梨状窝底部粘膜内瘘口(粘膜窦),继发炎症感染时,多波及同侧甲状腺、颈鞘和咽后间隙,表现为颈深间隙感染(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脓肿、蜂窝织炎等)。梨状窝瘘的颈部瘘口为继发性(脓肿自行溃破或医源性切开所致)。

支撑喉镜检查梨状窝底部是否存在内瘘口,有助于进一步鉴别上述两者,但有经验者,多可凭借各自临床特点鉴别,而无需进一步支撑喉镜排查。


第三、仅行切开引流,是否还会复发?

回复:

绝大部分鳃裂畸形均可继发炎症感染,引起头颈部软组织化脓性炎症,导致局部红肿热痛。切开引流不但可缓解脓肿压迫和脓液刺激引起的疼痛,还可增加抗感染的疗效。

该患儿在澳洲仅接受切开引流,但未根除窦道,理论上存在再次感染可能。


第四、既往切开引流多次,是否影响后续手术?

回复:

鳃裂畸形继发炎症感染合并脓肿,偶尔1-2次的切开引流,对后续手术影响不大,但如多次频繁切开,局部继发疤痕和肉芽,则可能增加后续手术的难度及复发的风险。


第五、胸锁关节窦的窦道走行复杂吗,能否一次彻底根除?

回复:

对比其他鳃裂畸形,胸锁关节窦的窦道走行路径较短、走行方向相对恒定、毗邻解剖结构相对简单,如熟悉且胜任,多可一次性根除。

第六、胸锁关节窦和胸壁瘘是一回事吗?

回复:

胸锁关节窦的皮肤窦口(外瘘口)常位于胸锁关节浅面或邻近皮肤,偶有窦口可以下移至上胸壁皮肤,此时,可称为低位胸锁关节窦或胸壁瘘。

第七、为什么就一次简单的切开排脓,就导致会有如此巨大的肿块?

回复:

上述新长出的肿块,实质是瘢痕。

各型鳃裂畸形中,实施开放性手术,均有可能继发瘢痕,但是产生增殖性瘢痕(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平面的凸起状疤痕),多见于第一鳃裂畸形和胸锁关节窦。

胸锁关节窦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胸锁关节窦一方面位于骨性结构——胸锁关节或胸骨柄的浅面,一方面此部位恰位于颈胸交汇处,颈部扭转、颈部后仰拉伸、胸部扩展等日常功能活动,均容易造成局部牵拉,直接或间接增加了手术切口张力,诱发和加剧疤痕。第二,切开排脓前后的局部炎症感染,造成不断的刺激纤维蛋白的修复作用。

第八、如何预防和减少继发性瘢痕?

回复:

炎症静止期手术,沿颈部皮肤纹理设计切口,皮下减张缝合,术后及早使用祛疤药物和减张贴等,均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继发瘢痕。


第九、针对已经形成的瘢痕如何处理?

回复:

术后继发的疤痕可以使用除疤药物涂抹,以期缓解,或皮肤美容专科针对性激光理疗。

一般来说,术后6个月以后,皮肤增殖性反应开始消退,增生的疤痕组织逐渐变得平坦而柔软,痛痒肿胀的症状也开始消失。对于明显的增殖性疤痕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


【几点思考】

第一、医者或不以为然,患者却如临大敌

于我们而言,胸锁关节窦已是千帆阅尽、习以为常的“常见病”,也是不以为然、微不足道的“little case”。但是,对于初次直面这类罕见先天畸形的患儿父母,感觉它就是洪水猛兽,难免紧张迷茫,特别是在澳洲治疗不理想,多次咨询无果,没有得到明确答复时,更是如临大敌、不知所措。

最终,一次面对面的、充分的、专业的、母语的沉浸式咨询问答,让患儿父母释怀和安然。

第二、有备而来,惠己利医

患儿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全程滴水不漏地回顾患儿在澳洲的诊治过程,包括一些重要的细节,同时主动呈递澳洲的诊治病历及影像资料。毫无疑问,这样的就医流程极为顺畅和高效,既惠己,也利医。

本次问询过程,还有一个令人惊叹和值得回味的花絮,患儿家长竟然复印了我们此前发表在2016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的学术论文《开口于皮肤的窦道型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10例分析》,而且就文献提及的问题划重点咨询。不可否认,检索有临床指导意义的高质量专业文献,也是高知人群寻医问药的重要途径。

第三、持之以恒、言之有物的科普,既是导航,也是品牌

就个人而言,我既不做与临床背道而驰的貌似高大上的纯基础科研,也不发表华而不实且无人问津的SCI文章,只是潜心、专注、深耕于头颈先天疾病领域的外科医生。患者的知晓和认可,一方面是借助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一方面是科普导航。

去年,曾经有一位来自澳门的鳃裂畸形患儿家长,开诚布公的告知:“陈主任,您写的科普我全都看过了,应该是整个中文互联网中,涉及鳃裂畸形最全面、最详尽、最专业的”。

这样的赞誉难免有抬高和恭维的成份,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几个问题。第一、这是患者及家属视角,从疾病信息获取对我的肯定。俄国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没有国界”,医学科普也是如此。互联网时代,患者寻医问药和获取医疗资讯的首要渠道便是通俗易懂、言之有物的医学科普。第二、从互联网资讯数量分析,英文信息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占比高达50%以上。但是,即便再好的英文水准,一旦涉及专业、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华人、华裔仍然需要借助中文网络获取重要资讯。第三、雪泥鸿爪,互联网是有记忆的。10余年持之以恒的优质惠民科普输出,无意间成为小众疾病及罕见病患者及家属人群的必读和传阅的资讯,培育了享誉国内的专病诊治品牌,也成为国内外患者的导航灯。


【参考文献】

  1. 黄舒玲,张贝,陈良嗣,等. 开口于皮肤的窦道型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10例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0):776-779.
  2. 陈玉微,黄舒玲,陈良嗣,等.32例先天性胸锁关节窦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循证护理,2018,4(10):930-932.

【附相关文章】

如需进一步了解第二鳃裂畸形的相关知识,可参考部分以往的相关文章(先天性鳃裂畸形诊治的“变与不变”鳃裂囊肿(瘘管),你找对医生了吗?鳃裂畸形:小病种?or 大品牌!你可信赖的鳃裂瘘管手术医生!易被疏忽的鳃-耳-肾综合征鳃裂畸形手术岂可止于病灶的简单挖除?(如何避免鳃裂畸形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内外兼修,除鳃亦需防疤:鳃裂畸形术后颈面部疤痕的防治、《胸锁关节窦:鳃裂畸形家族中的“新手足”》、《开口于皮肤的窦道型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十例分析》等。

End

文:陈良嗣头颈腺体、先天疾病及儿童头颈外科工作室

广东.广州

终稿于2023年11月8日(癸卯立冬)

(ILMSS;GBO)

如需解惑和帮助,可识别以下二维码,网络问诊或电话咨询。

陈良嗣
陈良嗣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