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诺综合征
冬季已悄悄来临,周围有些人遇冷后双手变白、变紫再变红,我们称为雷诺现象。

什么是雷诺现象
雷诺现象是指患者在受到外界低温或情绪压力刺激时,诱发的肢端供血小动脉痉挛狭窄,从而出现肢体末端缺血,表现为患者身体末端部位,如手指、脚趾,相继出现变白、变紫、潮红等颜色变化,可以伴随局部疼痛、麻木、发冷、灼热感等,可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该症状在温暖或情绪平复后可以恢复正常。
雷诺综合征好发人群
该症状好发于秋冬季节,患者以20~40岁的女性多见,累及的部位以手指多见,脚趾、耳廓、鼻尖等部位也可能受影响,一般呈对称性,严重时患处可发生溃疡、坏疽或手指变短,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雷诺现象有哪些类型?
典型的雷诺现象发作分为缺血期、缺氧期、充血期3期。
缺血期:疾病早期,手指尖或足趾尖等部位皮肤突发僵冷、苍白等症状,患者感觉疼痛或麻木,常呈对称性发作,从指端开始向手掌发展,一般不超过手腕。
缺氧期:发作部位持续缺血造成毛细血管扩张淤血,使得皮肤呈现青紫色,患者感觉疼痛,皮温降低,但此时一般症状较轻。
充血期:出现上述症状后,若患者采取保暖措施,会出现皮肤潮红、温度回升,患者自觉烧灼感和胀痛。
雷诺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雷诺现象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或动脉血管壁异常导致的末梢血管对外界刺激过度反应有关,如寒冷、心理压力等因素导致末梢小血管发生痉挛而变窄,暂时限制血液供应而引起肢端缺血缺氧症状。
随着时间推移,患处的小血管壁会增厚,进一步限制血液流通,使症状逐渐变重。
雷诺现象可能与哪些疾病有关?

可引发雷诺现象的常见的疾病有:
结缔组织病:最常见包括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等,尤其是风湿性疾病中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急性动脉阻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脉管炎以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等脊髓疾病,以及腕管综合征和一些椎间盘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血液中冷凝素增加、巨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雷诺现象可能与哪些药物有关?
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药物会增加雷诺现象的发生风险,主要包括:
用于治疗高血压的β受体阻滞剂,即高血压患者日常服用的绝大多数带有“洛尔”字样的降压药;
含有麦角碱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一些细胞毒类药物,如化疗药;
导致血管狭窄的药物,如一些非处方感冒药等。
雷诺现象有哪些家庭治疗?
温度护理
应该尽可能离开寒冷的环境,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温暖手指或脚趾等部位,如运动、按摩、包裹患处或将患处泡在温水中缓解症状。
尽量不要从炎热的环境立刻移步到有空调的房间,避免暴露于冷冻食品区。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并对全身健康有益,因此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但在室外寒冷环境中锻炼前应咨询医生并先做好保暖。
管理压力
若是由情绪压力刺激引起的,患者应尽量恢复平静,同时学会识别和避免压力环境,可能有助于控制发作次数。
戒烟
吸烟或吸入二手烟会使血管收缩,激发雷诺现象,因此患者应立刻戒烟。
本文是杨新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