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期尿液筛查,预防儿童肾脏疾病
1、 正常学龄儿童建议每年做2次尿常规检查
儿童肾脏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现有300多万肾脏病患儿,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均有可能罹患肾脏病。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学生尿检的数据显示:儿童无症状血尿患病率0.1%-1.0%。血尿可以原发于肾脏本身的病变,也可以继发于全身疾病。
血尿可以是肾性来源或非肾性来源的。涉及肾性来源血尿的疾病有原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儿童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薄基底膜肾病、Alport综合征等;还有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等。非肾性来源的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以外的泌尿系统的血尿,常见于肾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结核、肿瘤。检查尿液红细胞形态可以区别肾性来源或非肾性来源的血尿。
儿童肾脏病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会从最初肾脏轻微损伤逐步发展到肾脏功能丧失。全球18岁以下的肾脏病人群当中,每百万人中就有3到15.5人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肾脏病由于发现不及时,治疗延误,病情发展迅速,等到医院就医时有些患者肾功能丧失,转化为“尿毒症”,不得不进行透析或换肾治疗。
肾脏疾病大多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并不典型,若未出现“泡沫尿”、“肉眼血尿”、“浮肿”和“尿少”等明显的症状时,很难被及时发现。所以,定期尿常规筛查非常必要。一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疾病的蛛丝马迹,使儿童肾脏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有效预防,能避免儿童肾功能损害和“尿毒症”的发生。
除肾脏疾病外,尿常规还能筛查尿道炎、膀胱炎、糖尿病等疾病。
二、感冒时不要忽视尿常规检查
对于反复感冒、发热的患儿,除了进行血常规检查外,尿常规也应检查。尿常规首先可排查尿路感染;此外,还可以发现各种感染引起肾炎。一些隐匿性的肾病如IgA肾病,平时尿常规检查无异常,但是在感冒、发热时,会出现尿液异常,因此,感冒、发热时做尿常规检查,利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三、留尿应该注意什么?
① 留取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晨尿是最理想的尿常规标本。因为晨尿较为浓缩,尿中有形成分较多,能较精准地反映肾脏病变情况。如果错过了晨尿,可以取随机尿检查尿常规,初步了解尿液是否有异常。
②不需要空腹。尿常规取尿不需要空腹,但要避免吃大量含糖食物等。
③避免污染。留尿前注意清洗外阴和/或尿道口(男孩需将包皮翻开洗净);女童应避免混入阴道分泌物及月经血。
④ 取中段尿。排尿刚开始和快结束的尿液不要收集,留取中间那一段尿液。前、后两段的尿容易受污染,中段尿最佳。
⑤ 取尿后2小时内送达检测地点。取尿后宜立即送检,不宜放置太长时间。尿液留取后最好在2小时内送检,超过2小时会造成尿液的细菌繁殖,影响检查结果。
本文是杨永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