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朱萌莹 人已读
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患者绝大多数除耳廓畸形外,还伴有外耳道狭窄、闭锁,中耳畸形和听力障碍,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最为关心的就是听力的问题,大部分都会存在误区,认为在耳后开个耳洞,听力就会恢复。
声音的传导往往要经过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我们大脑才能接受听觉。
针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 进行的听力重建手术主要是在外耳和中耳部分,目前的主要方法是经捷径进人鼓窦,在显微镜下松解听骨链,或植入自体骨或人工材料以恢复其连接和弹性。然后植入人工鼓膜,外耳道则需要在骨壁上进行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术。这些术式在理论上解决了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患者听力障碍的病理基础,使患耳瞬间获得了气导通路的畅通,所以患者在术后短期自觉听力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手术本身不可避免的要遗留瘫痕,使听骨链的活动度受到影响,再造鼓膜的大小,形态,弹性和曲度也不容易接近正常,这些因素都使外耳和中耳的声音传导功能无法很好实现,而且远期听力改善的效果大都不理想。
另外,大部分小耳畸形患者,内耳发育往往不受累,患耳也存在正常的骨传导,有文献报道,对于单侧小耳畸形患者来说,他们的听力多为正常人的70%,这些患者不会因为轻度的听力障碍影响语言发育和日常生活,没有必要进行听力重建手术。
即便对于双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的患者,听力多为正常人的40%,这类患者的语言发育也基本正常,但是社交和学习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可以在孩子出生后进行听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佩戴软带助听设备,进行听力辅助。因此目前通过打耳洞来进行听力重建手术也越来越少了
人工骨桥的植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听力辅助装置如植入 式BAHA、振动声桥以及近几年的人工骨桥植入都能够将声波进行处理,传导到内耳,其临床应用中听力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多数打耳洞的听力重建手木,这些手术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开始逐渐替代打耳洞的听力重建手术。
本文是朱萌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