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王千文 人已读
眶隔释放的意思是将泪沟韧带和眼轮匝肌韧带松解,然后将眶隔脂肪填充固定到松解的区域,以达到改善泪沟凹陷和睑颧沟的目的。 一说到松解韧带,就会有人担心:韧带不是悬吊面部组织的么?松解了不就会下垂吗?
泪沟分型
眶隔脂肪释放示意图
眶隔释放并不是新技术,已经问世多年了,在这个技术出现之初至今,国际上许多学者讨论这个问题并未停止,包括我自己也写过correspondence讨论韧带松解后下睑支撑强度会不会减弱,是不是需要同时做悬吊固定(见下图)。尽管大家一直讨论,但目前尚未见到有眶隔释放后加速下垂的相关文章报道。
我自己也写过文章讨论过眶隔释放是否会导致下垂
泪沟韧带和眼轮匝肌支持韧带主要作用是支撑眼轮匝肌,由于它们也穿过肌肉,与皮肤相联系,理论上也应该有悬吊固定眶下区域(苹果肌)的作用。
泪沟韧带和眼轮匝肌韧带的位置
面中部起到悬吊固定组织的主要韧带是颧韧带、咬肌支持韧带和上颌韧带,腮腺耳筋膜也有一定的固定皮肤软组织的作用,它们的分布见下图。这些韧带尽量不要破坏,或者破坏后要进行重新组织悬吊固定(比如拉皮时),否则会引起下垂。
面部起到悬吊固定组织的主要韧带
因此,与面部这些主要的韧带相比,泪沟韧带和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可能在悬吊固定组织方面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因而松解它们之后可能并不引起明显的组织下垂。
在2019年,国际上有学者报道了他做眶隔释放后长期效果的观察研究,发现松解韧带后并没有见到下睑区域松弛加剧,效果倒是一直保持不错,且微笑时反而看起来更年轻,鱼尾纹反而会减轻(见下图)。
国外学者发表的关于眶隔释放后长期效果的研究文章
眶隔释放后长期效果(图片来自文献)
眶隔释放后鱼尾纹反而减轻(来自文献)
我本人也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对那些下眼皮或者颧骨区域有斑或者痣的找我做眼袋和眶隔释放手术的求美者,我会在术后观察他们的斑/痣有没有肉眼可见的移位,到目前为止,尚未察觉。
眶隔释放术后观察下睑和颧部的斑和痣的位置,也很难发现有肉眼可见的位置变化
基于目前的临床观察以及文献报道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眶隔释放引起下垂或者加速衰老。
那为什么有些患者做完眶隔释放后会觉得面部下垂了呢?
这些人在术后早期主要会根据自己的印第安纹和苹果肌来断定手术导致了她的面部下垂!仔细观察时,她们的印第安纹也确实出来了或者加深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在说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明确一点:在印第安纹(颊中沟)的位置存在着一条韧带,每个人韧带强弱不同、骨骼形态以及软组织松弛度和饱满度的差异导致了我们印第安纹的有无以及形态、深浅的差异。
1.术后早期血肿或水肿导致的暂时性肿胀,使印第安纹上方变得饱满、绷紧的状态,对比之下使得印第安纹看起来变明显了。这时候不用紧张,消肿后就好了。
术后肿胀导致印第安纹明显(图片来自网络)
2.释放的眶隔脂肪过多、填充位置靠下,导致印第安纹的原理与第一条类似,但不会“消肿”了就会消失,因为脂肪存活稳定后就长期存在了,可能需要再次处理,比如热玛吉促进脂肪消融、打激素促进脂肪萎缩、手术取出部分脂肪,或印第安纹处注射填充等。
如果释放的眶隔脂肪过多且位置靠下,眶下区域过于饱满,对比之下印第安纹也会显得明显
3.手术时松解范围过大,韧带破坏过多。眶隔释放时松解的韧带范围取决于泪沟凹陷范围,而不是松解越广泛越好,松解位置过于靠外下方会破坏颧韧带(这个韧带是固定面中部软组织的主要韧带),这样会导致印第安纹上方的软组织支撑不足,从而加深了印第安纹外观,或导致“苹果肌”下垂。
松解泪沟韧带时避免过度广泛的剥离,以免破坏其他支持韧带
4.骨骼形态的因素。有些人上颌骨发育突出、颧骨也突出,眶隔脂肪释放会加重她们颌骨突出的外观,尤其是释放的脂肪偏多时,会给人一种“眼袋下移”的假象,同时下睑出现空虚、甚至凹陷的外观。患者有时会认为是剥离韧带后导致的下睑松垂了(也会认为眼袋没去干净)。
5.自然衰老的原因。有些人做完眶隔释放好几年后反馈自己的印第安纹加重了或苹果肌下垂了,认为是眶隔释放导致的,但衰老是持续存在、持续进展的,即便不做这类手术,这些现象也会出现的。
衰老时萎缩下垂也会导致印第安纹
眶隔脂肪释放是个成熟的技术,手术相对简单,但也是个个性化的手术,需要术前精准的判断,术中有限但精准的剥离,释放的脂肪量也需要正确评估,才能有效规避术后出现这类不美观问题。
此外,对于有泪沟凹陷,同时眶下区(泪沟的下方区域)也空虚或已经有印第安纹痕迹的患者,我们可以改良一下眶隔释放的一些步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印第安纹”加重“的外观,也可以同时对印第安纹进行额外的注射填充。另外,印第安纹的成因是多因素的,可以选择其他治疗措施来改善。
本文是王千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