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
什么是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急症,多因鼻腔、鼻窦的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鼻窦邻近部位的血管瘤破裂导致的出血从鼻腔流出。某些全身性疾病及服用抗凝类药物也可引发鼻腔出血。长时间慢性失血会引起身体贫血,面色苍白,头晕,免疫力下降,短时间大量失血会导致出血性休克。临床上,儿童和老年为多发人群,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也因人群而不同。
鼻出血有哪些原因?
鼻出血大多数是自发性,可毫无预兆地发生且找不到原因。但如果经常流鼻血可以寻找病因,引起鼻出血的病因有局部和全身两类。
1、局部原因
①机械性外伤:撞伤、摔伤、重物砸伤、挖鼻均会损伤局部的黏膜和血管。
气压性损伤:潜水、高空飞行使鼻窦鼻腔内气压突然发生较大改变。
②解剖结构的异常:鼻中隔偏曲致使偏曲处粘膜发生糜烂及溃疡、血管暴露粘膜表面,易破裂。鼻中隔穿孔,穿孔边缘易结痂,干燥,脱落,引起反复出血。
③鼻腔新生物:鼻中隔毛细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鼻咽癌前期是吸痰带血丝,后期肿瘤破溃可引起大出血。
④炎症:各种鼻炎,如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与鼻窦炎或鼻结核、梅毒等。
⑤儿童的鼻腔异物多因异物长期损失鼻腔粘膜致出血,同时可闻及臭味。
2、全身原因
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发生在易出血区为鼻腔后外部,出血量较多,老年人多见。
②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质量异常血管张力改变等的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鼻出血,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③其他:出血热、严重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长期服用抗凝血的药物等。
鼻出血在家该如何处理?
1、鼻出血患者常情绪紧张,恐惧和紧张会使血压增高,出血量会加大。此时需要保持冷静,安慰患者。
2、取坐位。不要平躺着或取头后仰位,避免血液呛入气管。
3、头和身体前倾。头及身体前倾可使血液从鼻腔流出。仰头时血液自口腔流下咽喉,会刺激引起呕吐。实际上我们从小接受的“仰头”止鼻血方法是错误的。
4、儿童及青少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前方,为鼻中隔前段出血,一般鼻出血从鼻腔滴出,量较小,可用食指和拇指捏紧两侧鼻翼并压向鼻中隔的前下部,同时用嘴呼吸,如果嘴中有血一定要吐出不要咽下。按压可容易压住。而中老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的后段,一般鼻出血从后鼻孔流向口腔,量较大,难以止住。
5、可用冷湿敷前额和颈部,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6、高血压患者应立刻监测血压,必要时加量降压药物。
7、如果上述措施后鼻腔停止止血,尽量不要触摸或擤鼻涕,否则会有再次出血的可能性。
8、如果上述措施没能止住出血时,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寻求诊治。
就诊后,医生首先会在寻找病因的同时寻找出血点,再用电凝器械凝固出血点。对出血广泛者,会用填塞法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必要时需要输血治疗。
鼻出血该如何预防?
1、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足量的维生素,保持大便通畅。
2、儿童应嘱不要在太阳下暴晒,勤剪指甲尽量少抠鼻,成人近期不要吃红参,老母鸡大补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3、气候干燥的季节,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避免鼻腔的干燥。
4、如有引起鼻出血的局部和全身性疾病,要抓紧治疗,避免反复出血。
5、鼻腔反复少量出血,或涕中带血,吸痰带血,要警惕鼻腔、鼻窦、鼻咽恶性肿瘤的发生,应去医院专科排查。
通过上述讲解,大家应该知道鼻出血时“纸塞鼻孔”、“仰头”等方法不仅不能够有效的止血,反而容易引起鼻腔感染、咽下血液而呕吐。当鼻出血发生时,我们要能判断出血的原因、出血的量等,正确使用自救手段。如果出血凶猛时需马上到医院进行处理。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