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奠定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外科治疗标准!首次描绘并总结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分布地图及转移规律
2024年2月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尧凯教授团队在外科手术学权威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国际手术学杂志》(IF 15.3)上发表了题为《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区域淋巴结分布地图——大宗回顾性研究》的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该研究历时10余年,为迄今为止全球单中心最大样本量阴茎癌腹股沟淋巴清扫研究报道,通过前瞻性、解剖性的精准分区淋巴结送检,在国际上首次从解剖和病理角度阐明了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分布和转移规律,填补了该术式自1948年Daseler提出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概念后缺乏的理论基础,廓清了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争议。该成果奠定了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外科标准,保证了阴茎癌患者的控瘤效果。

【研究背景】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阴茎癌患者预后最关键的因素。NCCN指南和EAU(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南建议合适的阴茎癌患者应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早中期患者具有治愈性价值。目前国际上各中心采用的清扫范围不一致且缺乏标准,而清扫不够又可导致肿瘤复发,影响控瘤效果。虽然早在1948年学者Daseler就提出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概念,但缺乏理论基础,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标准仍存在争议。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分布和转移规律的临床证据。
【研究内容】
自2010年开始,本研究前瞻性按解剖区域淋巴结分区送检,患者采用经典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范围保证控瘤效果,同时采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改良腹股沟清扫技术减少并发症(Modified Technique of Radical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Penile Carcinoma: Morbidity and Outcome, Journal of Urology 2010,184(2): 546,EAU指南引用),旨在明确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解剖分布规律和病理转移特点从而填补上述国际空白。总结了414名阴茎癌患者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资料,首次描绘了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的分布地图,尤其是病理阳性淋巴结的分布规律。此外,本研究还首次发现阴茎癌原发灶可首站转移至腹股沟清扫范围内任何解剖区域甚至直接至深组淋巴结。本研究阐明任何缩小范围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均可能导致转移性淋巴结的清扫遗漏,明确了经典根治性清扫范围作为最佳控瘤效果的标准。

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范围(红色虚线)和淋巴结解剖性分区送检示意图

腹股沟转移性淋巴结分布规律
【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高质量、标准化的淋巴结分区送检数据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的分布和阳性淋巴结的转移规律,解决了清扫范围相关争议明确了根治性清扫范围标准,从而保证了患者的最佳控瘤效果。该成果为阴茎癌外科治疗的标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填补了国际空白,有望被国际指南所引用。
【尧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精通各类泌尿男生殖系肿瘤手术,已主刀完成泌尿肿瘤手术10000余台,多篇研究被NCCN指南和EAU(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南引用。擅长新膀胱技术免除膀胱全切患者挂尿袋同时能保留男性功能和即刻控尿,阴茎癌外科技术体系创新显著降低并发症和重建恢复器官外形。任职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泌尿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第一作者简介:【谭星亮】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博士,硕博期间师从尧凯教授及周芳坚教授。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实际第一作者身份6篇(中科院一区4篇);包括泌尿/肿瘤领域Top期刊(Int J Surg,Eur. J. Cancer, Eur. Urol. Oncology, Theranostics, Cell Death Dis.)。
【原文DOI】DOI: 10.1097/JS9.0000000000001160
本文是尧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