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激素联合人工骨注射治疗骨囊肿或动脉瘤样骨囊肿
微创激素联合人工骨注射治疗骨囊肿或动脉瘤样骨囊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肿瘤科 燕太强
2024.2.16
单纯性骨囊肿或动脉瘤样骨囊肿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儿童良性溶骨性肿瘤 ,临床经常见到对这两种肿瘤的过度处理。患儿不但承受了开放手术,而且术后很容易复发 。本篇科普不是讨论这两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是推荐采取微创治疗的方法,不开刀,且可以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与大家分享我们成功的经验 。
病例1

A

B

C
女性,1 0 岁,右肱骨近端单纯性骨囊肿,病理性骨折 (A) ,微创激素人工骨注射 (B) ,1年后复查,病变修复 (C) 。
病例2

A

B

C

D
男性, 7 岁, 右股骨近端单纯性骨囊肿(A), 疼痛,行走障碍, 术中微创治疗(B),术后 1 个月复查(C), 术后1年复查,囊肿消失,病变修复良好(D) ,运动正常。
病例3

A

B

C

D
女性, 9 岁,右腓骨远端单纯性骨囊肿(A), 疼痛,行走障碍。 微创激素人工骨注射术后片(B),术后 6 个月复查(C),术后1年复查,囊肿缩小明显,病变修复良好(D)。患者行走正常。
病例4

A

B

C

D
女性, 13 岁,右髋臼动脉瘤样骨囊肿(A),疼痛,跛行。微创激素人工骨注射 术中 (B),术后 片,人工骨充填满意 (C) 。术后每月注射一次 地舒单抗 , 术后 6个月 复查,囊肿 边界硬化, 病变修复良好(D)。患者行走正常。 已改为 地舒单抗 3个月注射一次。
病例5

A

B

C

D

E

F

G
4岁男孩,右股骨近端囊性病变(A),在当地行刮除植骨手术,术后病例为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半年复查植骨吸收,病变扩大(B)。在当地行第二次刮除植骨术,术后4个月,病变进一步扩大(C)。继续观察2个月 ,出现病理性骨折,无法行走 (D),当地建议再次手术,家属拒绝。 在我院行微创激素人工骨注射术后片(E),术后给予地舒单抗6 0mg ,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六次后复查片(F),患儿行走正常(视频 附后 )。改为3个月注射一次, 1 年后停用。复查X线片(G)。 现微创治疗 后已超过两年,患者已恢复学校生活。

本文是燕太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