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知识-肾功能里的肌酐】
肌酐超过300,有过半的几率走向尿毒症。
我国慢性肾脏病目前的趋势是:早期患者越来越少,晚期患者越来越多。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肾科门诊的患者越来越少,透析室里的患者越来越多。
为什么尿毒症患者会变多?
我也想问问肾友们,您知道为何会这样吗?
太多肾病患者遵循一个规律:
当肾功能恶化了,就赶紧托关系找人、打听医院,想把肌酐降回去;
但只要肾功能不恶化,就不重视治疗和随访,时不时地玩儿失踪,对自己的肾功能不发生恶化很有自信。
您是这样吗?您可能不是,但是这样的肾友有很多人。上个月转到我院的肾衰患者中,半年内刚出现肾功能恶化的患者占到了65.17%,其余多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早期肾衰患者只占8.91%.
但是要知道,早期肾衰患者可是比晚期的人数多啊!这个就医比例是扭曲的、不该出现的。
肾友们需要认清2件事:
1.早期肾衰的恶化风险有多大?也就是说,我血肌酐升高了,但是又不是太高、没超过300,那么照常过日子,治疗只采用基础的支持治疗,就赌一个“肾功能不会恶化”,赌赢的概率有多大?
2.万一我赌输了,肾功能还能挽回吗?
血肌酐超标、但不高于300的患者,一旦肾功能发生恶化(概率50%以上),那么无论你的支持治疗是否进行优化,都不改变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滤过率15以下)的结局。
现在肾友们知道,为什么各地的透析室都在增多、扩建了吧?
有的肾友可能会说:别光支持治疗啊,对准病根去治啊!专家们研究了那么多年病因、发病机制,就没有修复肾脏的办法?
有,但是治疗强度达不到特别大,只能挽救早期患者;一旦进展到晚期、肌酐超过了300,恶化速度加快,那么你再对因治疗,肾脏的修复速度不一定拼得过损伤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损伤速度更快。
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年轻的、血管和免疫力都很棒的患者得到了挽回;而多数中老年患者,肾脏细胞修复生新的速度没那么快,只能得到部分缓解。部分缓解无法解决掉病根,肾脏受损还会继续,比如一边修复70个肾单位、一边坏死100个肾单位,肾功能仍然是负增长(当然进展速度是减慢了,透析来得晚些年)。
对因治疗有用,但不是万能的。真到了晚期,不仅除不了根,就连「有生之年不发生透析或肾移植事件」这个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初衷都很难达到,治疗目标只能去妥协。
而且真到了晚期,治疗费用会明显上升。有肾友问我:是不是擅长发明新药的那些国家的尿毒症更少?
其实不一定,从全球的肾脏病流行病学统计来看,富裕国家的尿毒症发生率在下降。有的中东国家,尽管不会研制新药,但是他们用得起,还会飞往全球各国看病,我院的各国患者中也是中东国家占比不小,他们国家的尿毒症发生率保持得还行。
反观哪些新药研发能力强的国家,他们在医药研发能力提升的同时、尿毒症发生率居然也是一路走高的。新世纪后,他们虽然新药研发速度没有进一步提升,但是富裕到了一定程度,尿毒症发生率就下降了。
学医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学医在某些时候不如有钱管用。
当然您别一听说有钱管用就马上扭头去奋斗、去劳累,人家是家里有矿、有石油、或是有垄断技术,您听说哪个世界首富是劳累出来的?劳累只会加速肾脏衰竭。
有的读者时不时地怼我:光科普这些知识没用,钱呢?没钱讲知识有啥用?——某些情况下挺有道理,我没有反驳,如果将来我遇到反驳证据了再怼回去。
所以今天我也是要强调:肾病是早治、早好、早省钱,别去赌晚期,太费钱了。
啥费钱呢?
咱们大概算一算经济账:
1.早期慢性肾脏病,治疗周期约为1-2年。咱不像中东大户那样净挑副作用小的贵药、美元哗哗流,普通药物的整个治疗周期约为1-3万人民币,平均算作2万。
2.晚期慢性肾脏病,治疗周期为终生。患者进入晚期时的平均年龄45-50岁,我们按47.5岁算,到我国平均年龄78.2岁,就算专挑便宜药(平均不良反应会多点),一年也要1万起步,31年就是31万起步。这期间可能遭遇透析,透析+药物费用报销后每年需要3-5万,按4万算,平均透析12年就是4*12=48万。是早期患者费用的10-20倍。
血肌酐高的患者赌一把,往好了算有一半的概率不发生恶化,也就是将晚期的预期费用减半,平均亏5-10倍——这就是在经济账上赌自己肾功能不发生恶化的概率结果。真的,别去赌。
公安系统调查统计过监狱内铤而走险的那些赌徒:明知道赌博输多赢少,你们为什么还去赌?统计结果发现,人家赌徒根本就不认为自己输面大,始终认为自己赢面大、认为庄家的运气不如我,去你的概率,老子的运气就是真命天子。
如果这种自我膨胀的投机心理不改变,这个人,没救。
我们天天绞尽脑汁,为了5%-10%肾功能改善而努力;而您只需要早期重视、对因治疗,少赌一把,平均能免除500%-1000%的费用,这差距多大!
在慢性肾脏病的发展进程中,有钱不如有医术,有医术不如早诊治。
如今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各地的透析室也越来越多。如果未来有一天,我院不得不缩减各个肾内科的规模,反而将透析室大幅扩建,那将是我院的失败,也是全国肾脏医疗界的失败。
有时候人们面对晚期肾病的既定事实,会找一些「心理安慰」,比如医生和患者会想:透析也能活下去啊,怎么就比别人差了?医疗行业的管理者会想:透析室多了,不也能提振经济吗?
但是安慰终究只是安慰。
别看到时候透析技术发展了、透析年限延长了、旅游地区的透析对接方便了、市场规模变大了、设备生产增多了,什么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提振经济……全都是扯淡。只要患者失去了生存质量,违背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这个医学发展的宗旨,那妥妥就是失败,说啥冠冕堂皇的都没用。透析行业就像高房价,表面上是繁荣,内心里全是痛苦。
说一千道一万,总之是希望我国肾脏诊治的重心向前移;希望肾功能下降了、但还没降到晚期的肾友尽早规范治疗,不要去赌晚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