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宝宝一感冒颈部就冒肿块,警惕梨状窝瘘
媒体报道——宝宝一感冒颈部就冒肿块,警惕梨状窝瘘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陈良嗣头颈腺体、先天疾病及儿童头颈外科工作室
宝宝一感冒,颈部就冒出脓肿。这有可能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疾病——梨状窝瘘。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陈良嗣提醒,梨状窝瘘罕见且易误诊,但可查可治。儿童青少年若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下颈部肿痛(左侧居多),且影像提示颈深部感染,需高度警惕。
【易漏诊误诊,8成于儿童期发病】
鳃裂畸形是相对少见的头颈先天疾病,而梨状窝瘘是其中的一种罕见类型。
“梨状窝瘘是胚胎早期第三咽囊异常发育导致的先天疾患,约占所有鳃裂畸形的1%-10%,受发病罕见、认知度低、表现多样化、疾病诊治归属不明、婴幼儿及儿童问诊困难等多因素影响,极易漏诊误诊。”陈良嗣表示,由于非特异性的颈部肿痛症状,梨状窝瘘继发的颈深部感染常常被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脓肿、颈部淋巴结核,甚至甲状腺癌。
梨状窝瘘虽不致命,然而一旦感染,形成脓肿,容易自然溃破,令人痛苦不堪。加之梨状窝瘘80%以上见于儿童期发病,往往给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带来身心双重创伤。
幸好,随着科普宣传、影像技术等的进步,梨状窝瘘的认知度及诊断率不断提高。陈良嗣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截至2024年1月,该团队已收治了1500余例鳃裂畸形,超65%来自广东省外。其中梨状窝瘘786例,占同期所有鳃裂畸形病例过半。十多年来,该团队梨状窝瘘的收治例数从个位数(2007年2例)递增至近年来的三位数(2019年105例、2023年113例)。
陈良嗣表示,一方面,在专业领域内要提高救治水平,要把“罕见病、少见病”当成“常见病”攻关;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普,让更多患者能够早发现,早确诊,接受及时、正确、精准的干预。
【可查可治,及时干预很重要】
梨状窝瘘虽是罕见病和易漏诊误诊,但可查可治。
陈良嗣表示,支撑喉镜检查发现内瘘口是诊断的金标准。B超、下咽造影、CT、MRI、电子喉镜等辅助手段有助判断,临床常联合应用。
有些患者在炎症感染控制后可以间隔一段时间不发作,也有些患者在年幼不发病,成年后才发作,但这都不等于该病可以自愈。陈良嗣提醒,有过感染史的患者,发作的间隔只会越来越短,频率也会越来越高。不过,通过彻底手术可治愈,无需过于担心。
目前,治疗梨状窝瘘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炎症静止期彻底手术,包括改良梨状窝瘘切除术以及不用切开颈部的经口内镜微创术式,两者都可根治。
【危险信号:感冒后下颈部肿痛】
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观察,尽早发现?感冒后下颈部肿痛是一个需留意的危险信号。
“很多患者往往是因为颈部红肿热痛而来就诊的,后续经系列检查才明确病因。先天异常存留的梨状窝窦道,是上呼吸消化道致病菌群入侵的隐蔽途径和继发颈深部感染的罪魁祸首。”陈良嗣提醒,梨状窝瘘多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常表现为一侧下颈部肿痛(9成以上位于左侧颈部),伴有发热、吞咽疼痛、吞咽困难、扭颈困难等。对于胎儿新生儿,常表现为中下颈部巨大囊肿,压迫气道,继而容易导致呼吸窘迫;而对于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常急性起病,多表现为一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脓肿或中下颈部脓肿等,有时可表现为中下颈部迁延不愈的继发性瘘管等。
因此,陈良嗣特别强调,儿童青少年若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后,出现下颈部肿痛,尤其是左侧,且影像提示颈深部感染,需高度警惕。
(备注:“宝宝一感冒颈部就冒肿块,警惕梨状窝瘘 (ycwb.com)”转载自“羊城晚报?羊城派 林清清 2024-02-26 15:44)
End
文:陈良嗣头颈腺体、先天疾病及儿童头颈外科工作室
广东.广州
终稿于2024年2月27日(癸卯正月十八)
(ILMSS;GBF;GBO)
【附梨状窝瘘相关科普文章】
如需了解梨状窝瘘的相关知识,可参考以往的系列文章(《匠心所致,不能?可能!(一例复发性梨状窝瘘)......》、《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前世今生”》、《先天性梨状窝瘘有问必答:术前篇》、《先天性梨状窝瘘有问必答:手术篇》、《先天性梨状窝瘘有问必答:术后篇》、《守得云开见月明,梨状窝瘘颈部开放手术可以按图索骥了》、《跨越1300多公里,他终于找到了能治好儿子的大夫!》、《“窦娥冤”,不是所有的颈深间隙感染都源自梨状窝瘘(写在350例梨状窝瘘诊治完成之际)!》、《读懂B超,慧眼识瘘(梨状窝瘘)》、《梨状窝瘘可能误诊为哪些疾病?》、《梨状窝瘘致命否?》、《罕见的双侧梨状窝瘘》、《梨状窝瘘可以自愈吗?》、《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性”相近,“表”相远:新生儿梨状窝瘘,不一样的梨状窝瘘!》、《在这里,梨状窝瘘“不罕见”(写在500例梨状窝瘘诊治完成之际)!》、《内镜CO2激光烧灼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与颈部开放术式的对照研究》、《梨状窝瘘的左邻右里》、《影像阴性,可以排除梨状窝瘘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趣聊:梨状窝瘘假性瘘道及外瘘口变更》、《由冬至夏,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找你(记一例新疆梨状窝瘘患儿的诊治)》、《刨根问底,内镜CO2激光治疗梨状窝瘘的若干疑惑》、《不畏疫情、辗转求医,只为与纠缠19年的梨状窝瘘断离舍》、《拿什么来拯救你,复发性梨状窝瘘(写在600例梨状窝瘘诊治完成之际)》、《说好的“经口内镜术式”呢?怎么就改了?(记一例出生12天的新生儿梨状窝瘘诊治)》、《无症状梨状窝瘘,甲状腺癌诊治路上防不胜防的“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梨状窝瘘诊治的探索和创新之路(记“陈氏改良梨状窝瘘管切除术”获奖)》、《梨状窝瘘手术的难与易(写在700例梨状窝瘘诊治完成之际)》、《误诊为甲状腺癌的无症状梨状窝瘘3例》、《靠谱(记一位复发性梨状窝瘘患儿的门诊对话)》、《看病时,有一种尊重叫不要隐瞒(记一位复发性梨状窝瘘患者的就诊经过)》、《第六个医师节最珍贵的礼物(一位饱受梨状窝瘘20余年折磨患者的来信)》、《“李鬼见李逵,贼形毕露”:对一篇梨状窝瘘文献的若干质疑等)》等。
如需解惑和帮助,可识别以下二维码,网络问诊或电话咨询。

本文是陈良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