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重_好大夫在线
3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你知道吗,PD-1单抗免疫治疗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这项特殊指标来预测

发表者:孙君重 人已读

你知道吗,PD-1单抗免疫治疗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这项特殊指标来预测

�� � 免疫治疗的不确定性

免疫治疗极大改善了患者治疗效果。然而,你知道吗,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它能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很多时候,效果却并不理想。单纯使用PD-1单抗免疫治疗的有效率只有20%左右,即使联合其他治疗措施,疗效也不过50%左右。这让我们不禁想问,如何才能精准找到那些能从免疫治疗中受益的患者呢?

�� 寻找筛选指标的冒险之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可是费了不少劲。他们发现了一些有用的指标,比如PD-L1表达水平、TMB(肿瘤突变负荷)等。但很遗憾,这些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理想。也就是说,按照这些指标来判断哪些患者适合用药,实际效果往往并不如人意。

��� 三级淋巴结构的神秘力量

就在大家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神秘的力量出现了!那就是肿瘤组织中的三级淋巴样结构(TLS)。研究者发现,肿瘤组织中有TLS的患者,生存期大大延长,特别是在PD-L1表达水平中等或偏低时更为明显。这简直就是免疫治疗的一盏明灯啊!TLS与PD-L1表达水平相结合,将可能更有效地筛选出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

��� 什么是三级淋巴样结构呢?

TLS,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吧?其实,它就是出现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细胞聚合组织,有点像我们身体里的“小助手”。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并不存在TLS,它只会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出现,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者肿瘤组织中。TLS具有与淋巴结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包括T细胞区和B细胞区。TLS为抗肿瘤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提供了一个局部和关键的微环境。这里,让我们插入一张TLS的组成图,以便更直观地了解这个神秘的结构:


��� TLS检测的价值

TLS的预测价值简直不可小觑!根据研究,TLS可以预测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特别是在未经化放疗的原始肿瘤标本中,它的预测价值更大。这意味着,通过检测TLS,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哪些患者能从免疫治疗中受益。

��� TLS检测的方法

想要识别和量化TLS,可不是件容易的事。TLS的结构特征类似于次级淋巴器官的淋巴滤泡,由CD20+的B细胞、CD3+T细胞,部分树突状细胞(DC细胞)等构成,需要通过病理组织检测。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可以在一张组织切片上标记多种TLS相关的免疫细胞,直观地显示TLS结构,并对不同亚型和成熟度的TLS进行区分。

��� 未来展望

虽然目前的研究病例数量有限,而且是回顾性的,TLS的检测和定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但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TLS将成为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参考文献

1. Catherine S, Florent P, et al.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in the era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9, 19: 307–325.

2. Cabrita R.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improve immunotherapy and survival in melanoma. Nature. 2020;577(7791):561–565.

3. Schumacher TN, Thommen DS.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in cancer. Science. 2022 Jan 7;375(6576):eabf9419. doi: 10.1126/science.abf9419. Epub 2022 Jan 7. PMID: 34990248.

作者介绍

周进明

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是中晚期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参与研究国家“973”子课题1项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被SCI收录7篇,参编血液学专著1部,获军队医疗成果奖3项。

孙君重

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中医联合会肿瘤康复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医学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急症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委委员

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从医近30年,擅长各类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在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和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免疫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吴阶平医学科研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在国内外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26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6分,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4部。曾两度被评为好大夫在线之中国“2015年度好大夫”、“2017年度好大夫”及“2023年度好大夫”。

本文是孙君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