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黄修标 三甲
黄修标 主治医师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

“O”形腿,您真正了解了吗?

969人已读

所谓的“O”型腿,俗称罗圈腿,临床上又称为膝内翻。是指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即“O”型腿的人,大腿之间、小腿之间、膝关节之间则形成了一个联系的大缝隙,犹如“O”的形状,故俗称“O”型腿(如图1所示)。两膝关节间距越大,“O”型腿病变程度越严重,如果两膝关节间距可以容纳整个手掌,则可明确为较明显的“O”型腿。

图1

1.“O”型腿病因:

①生理性:对于新生儿或小儿童而言,轻度的膝内翻是正常现象,通常包括双侧股骨和胫骨,随生长发育可逐渐矫正,多在2.5岁左右双膝内翻自行纠正,少数可延迟至4岁(如图2所示)。

图2

②病理性:包括佝偻病、外伤、炎症、先天性骨骼生长障碍疾病(Blount病)、骨骼软化症、骨骼发育不良(例如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四型粘多糖病(Morquio综合征)或软骨外胚层发育不良(Ellis-van-creveld综合征)、肿瘤、脊髓灰质炎及脑瘫等。

③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跪坐、盘腿、运动、走路姿势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O”型腿的发生。

2.“O”型腿的分度:(如图3所示)

常态膝距:是指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①轻度:常态膝距在3cm以下;

②中度:常态膝距在3-10cm之间;

③重度:常态膝距大于10cm。

图3

3.“O”型腿的危害:

①膝关节在直立的时候,也无法并拢,就影响了身高。并且,从正面看会显得腿的比例减小。而从侧面看时,比例一般正常。

②“O”型腿的人,下肢都会显得臃肿,因为双腿之间存在缝隙,腿的外部轮廓线就外移。加之“O”型腿的人往往大、小腿都是外侧肌肉多,而内侧肌肉少,就加重了这种表现。

③“O”型腿的人,走路都比较难看。因为身体的承重线内移,没有通过膝关节的正中,这就导致行走时不容易保持平衡,走路摇摆,像似鸭子步。严重影响人的外在形象和气质。

④影响自信心。由于严重影响身材,很多“O”型腿的人,自信心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表现自卑,不敢交际等异常心理。

⑤影响下肢力线:正常情况下,双腿可以将行动、跑跳形成的冲击,平均分布于膝关节整体。但是 “O ”形腿由于股骨外侧的旋转,很容易将压力集中于膝盖内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膝关节疼痛或者关节炎。(如图4、5所示)

图4

图5

4.“O”型腿的治疗:

对于“O”型腿的治疗要结合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治疗前需明确“O”型腿的成因是来源于关节内或是关节外。

(1)非手术矫正:手法矫正是通过矫正关节移位来治疗“O”型腿,绑腿和正“O”仪两者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从而使胫骨外旋来达到矫正的目的。该方法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缺点则是需要主动治疗,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

1)正夹板、绑腿方式的矫正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通过夹板和捆绑产生的压力使膝关节处的韧带进行调整。优点是不需要手术,容易操作。缺点是需要坚持,而且夹板和捆绑容易使膝关节部位的血管、神经造成损伤,严重者造成神经缺血坏死,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2)仪器矫正

仪器的原理也是通过调节膝关节内外侧韧带。缺点是需要主动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恒心来决定矫正周期的长短,然而治疗费用要比夹板、捆绑等费用高的多。优点是可以避开对膝关节部位的血管、神经的损害。

3)矫正鞋垫

矫正鞋垫是外侧高、内侧低的结构设计。在行走、站立时、可以给小腿一个向外旋转的力量,能预防因走姿不好,导致的“O”型腿加重和形成。方便使用,但对于轻度“O”型腿患者有效,不适用于“O”型腿程度较重的患者。

4)功能锻炼矫正

①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前方的下蹲、起立运动,做20-30次。

②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和向右的绕环运动,20-30次。

③两腿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④两腿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⑤坐在椅子上,尽量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明显。

⑥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5-20次。

⑦下蹲,双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张开15-20cm,脚尖略微向外,吸气时两膝靠拢慢慢下蹲,尽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紧绷。呼气时慢慢打开双膝,伸直站立,重复10次。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

(2)手术矫正:适应于“O”型腿程度非常重,或者已经并发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的这一类患者。

2.1)关节内因素所致的“O”型腿治疗:

①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

适应症:Ⅰ.症状源于膝关节内侧间室,且疼痛明显,保守治疗效果不佳;Ⅱ.膝关节活动度≥90°;Ⅲ.膝关节稳定,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功能完整;Ⅳ内翻畸形≤15°,并可被动矫正;Ⅴ.固定屈曲挛缩≤15°;Ⅵ.放射学检查证实了内侧间室病变,负重前后位X线片提示内侧间室“骨対骨”,侧位片提示胫骨内侧平台后部及股骨内侧髁后部的关节面完整。

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适应症:多间室重度膝骨关节炎;多间室但炎症性膝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20° 步态障碍;严重内、外翻畸形;强直性膝骨关节炎等。

2.2)关节外因素所致的“O”型腿治疗:

①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emy,HTO)

适应症: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无骨对骨磨损;内侧间隙痛;关节活动度良好;胫骨近端内翻>5°(MPTA<85°);无韧带损伤;对功能要求高的年轻患者。

②股骨远端截骨术(Distal Femur Osteotomy,DFO)

适应症:股骨侧外翻畸形伴有单一外侧OA。

5.结束语

“O”型腿的预防与防止加重非常重要,除了先天以及器质性病变造成的“O”型腿,其他绝大多数的“O”型腿都是由于后天的不良习惯(如跪坐、盘腿、运动、走路姿势等)所致,在日常生活要注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即便是通过各种方法矫形好的患者,也要注意这些不良习惯,避免腿型复发。


黄修标
黄修标 主治医师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