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步升 三甲
张步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

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做修复手术的常见问题

175人已读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 BA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在0.5-2%左右。BAV患者容易发生主动脉瓣反流、狭窄、升主动脉瘤等并发症,其中发生瓣膜反流的患者往往较年轻,常处于20-40岁之间。而这部分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对于机械瓣置换术后的终身抗凝有诸多顾虑。因此,他们对瓣膜修复和生物瓣充满了期待,同时也不免有很多疑问,比如手术是怎么做的,能保障使用多少年等。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中就有外科专家对反流性BAV的修复技术展开探索,并逐渐在欧美部分大的心脏中心得以推广。我国开展这项技术的时间较晚,只是在近几年才成为业界比较关注的技术。在国内,我们团队(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开展这项技术较早,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经积累了300多例成功的手术经验,且手术例数逐年增加。在2021年,我们团队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报告了27例反流性BAV患者做瓣膜修复的近中期优秀结果。

图1.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jpg

图1. 我们团队BAV瓣膜修复的经验报道

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还没有远期结果的报道。因此,远期结果的疑问,不仅是BAV患者关心的,也是对这项技术有兴趣医生所关心的。在国际上,德国Schafers HJ教授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做了很多创造性工作,具有2000多例的手术经验。近期,Schafers HJ教授在国际期刊上,报道了25年单纯反流性BAV修复的经验。在此,我们根据这篇文献,回答几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图2. Schafers HJ.jpg

图2. 德国Schafers HJ教授报道的文献

问题1.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是一种病变,还是多种病变的集合?

答:BAV患者的主动脉瓣形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多种亚型,为了描述和交流,产生了多种分型方法。目前,与修复技术和预后最相关的分型,是比利时、德国和加拿大等国专家于2019年提出了。根据两个交界连线的夹角,分为A型、B型和C型。

图3. BAV的分型.jpg

图3. BAV的分型(2019年提出)

问题2. BAV反流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答:1. 反流程度较重,至少大于中度;2. 有心衰表现;3. 左心室有扩大趋势;4. 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

问题3. 反流性BAV修复技术,包括哪些,怎么做的?

答:BAV反流的主要机制包括瓣环扩大和融合瓣脱垂,因此,修复技术包括瓣环固定环缩、融合瓣中心折叠。其他还包括瓣叶三角形切除,瓣叶悬吊,心包片修补加宽,窦部折叠,融合嵴松解等等。

图4. 手术示意图.jpg

图4. BAV修复技术示意图

问题4. BAV修复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答:1. 避免了人工瓣膜的相关并发症,如机械瓣的终身抗凝,生物瓣的衰败等;2. 术后生活质量高,远期生存率跟正常人群一致。

问题5. BAV修复技术的远期效果怎么样?

答:根据Schafers HJ教授的经验,15年生存率94.8%,免于再次手术率86.8%。

问题6. 哪些因素与修复技术远期结果相关?

答:并非每例患者的修复都是相同的。存在以下因素(有效高度较低,C型病变,存在瓣叶钙化,使用心包补片,使用交界下缝线,术前心内膜炎),可能影响远期效果。

未标题-1.jpg

图5. 术中精确测量示意图


张步升
张步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