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塞氏病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你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
什么是白塞氏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白塞氏病。白塞氏病(Behçet‘s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不仅会影响嘴巴和生殖器的黏膜,还可能导致眼部的炎症和其他全身性问题,包括关节痛、皮疹和神经系统症状。这种病往往表现为反复发作,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白塞氏病最让人担心的一点在于它对全身血管的影响。由于血管发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动脉和静脉的损伤,甚至波及心脏的瓣膜。
什么是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这种手术通过移除病变的主动脉瓣,替换上一个新的机械瓣或生物瓣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白塞氏病对主动脉瓣的影响
由于白塞氏病会引起全身性炎症,这种炎症可以波及到心脏的主动脉瓣。炎症使得主动脉瓣变得脆弱,从而导致该瓣膜的功能出现问题。当这些问题严重时,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什么是瓣周漏?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种名为“瓣周漏”的并发症。简单来说,瓣周漏是指人为置换的瓣膜与心脏原本的组织之间出现了缝隙,导致血液在心脏收缩时通过这些缝隙逆流(下图箭头所示)。

白塞氏病与瓣周漏的关系
白塞氏病患者在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的风险较高。这主要是因为:
- 炎症不易控制:白塞氏病的慢性炎症特性,使得术后伤口难以愈合,增加了瓣周漏的风险。
- 血管脆弱:由于长期的炎症,血管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损伤。
- 免疫反应:白塞氏病的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对置换的瓣膜产生排斥反应,导致局部炎症和组织破坏。
-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炎症反应,帮助组织愈合。
发生瓣周漏后怎么办?
术后如果发生瓣周漏,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2. 手术干预: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来修补漏口。甚至需要使用人工血管做主动脉根部替换。
如何预防瓣周漏?
预防瓣周漏的关键在于术前充分评估和术后细致管理。对于白塞氏病患者,长期用药、控制炎症至关重要。医生可能会延长术前的药物治疗时间,并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白塞氏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对心血管系统有深远的影响。对于需要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白塞氏病患者,了解瓣周漏的风险及其预防、处理方法非常重要。通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是王海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