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质瘤了解3步曲

一、诊断方法 (Diagnosis)
临床表现:GIST通常表现为胃肠道肿瘤,可能出现出血、疼痛和/或梗阻等症状。
内镜检查:小的GIST(<2 cm)通常在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
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MRI和PET/CT等,用于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和是否有转移。
组织病理学: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
免疫组化:检测KIT (CD117)、DOG1、CD34、SMA等标志物。
二、治疗措施 (Treatment)
1)手术治疗措施:对于局限性、无转移的GIST,根据大小依次选择内镜/腹腔镜/开腹手术。
2)靶向药物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主要用于新辅助或辅助治疗
一线治疗:伊马替尼(Imatinib)作为转移性GIST的一线治疗,(伊马替尼对带有KIT或PDGFRA基因突变的GIST患者通常有效。对于KIT或PDGFRA野生型GIST,伊马替尼可能无效。)
二线治疗:舒尼替尼(Sunitinib)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
三线治疗:雷格非尼(Regorafenib)用于舒尼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
四线治疗:瑞普替尼(Ripretinib)用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
特殊突变型GIST:如PDGFRA D842V突变型GIST,使用阿伐普替尼(Avapritinib)
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KIT和PDGFRA基因突变,以及其他罕见的分子亚型。
KIT突变:不同的KIT突变(如外显子9、11、13、17)与不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相关。
PDGFRA突变:特定的PDGFRA突变(如外显子12、18)与伊马替尼的抗性相关。
SDH缺陷型GIST:与KIT或PDGFRA突变无关,可能对标准TKIs原发耐药,但可能对特定抑制剂敏感。
治疗抵抗性:TKI治疗的抵抗性可能由KIT或PDGFRA的次级突变引起。
3)其他治疗:包括放疗、肝动脉化疗栓塞等局部治疗措施。
三、病理评价 (Pathological Assessment)
肿瘤大小:与复发风险相关,通常分为2cm、5cm和10cm
有丝分裂指数: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根据每50个高倍视野(high-power fields, HPFs)下的有丝分裂数目,将有丝分裂指数分为三个等级,通常是<5、5-10和>10
肿瘤部位:不同部位的GIST可能有不同的分子特征,主要有胃和食管小肠结直肠。
肿瘤破裂:手术前后的肿瘤破裂与复发风险增加有关。

5下5下是低危 5上5下是中危(胃) 5上5上是高危 10/10/破裂是独立高危
本文是宛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