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鹅口疮:了解与防治
婴儿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病。面对宝宝反反复复出现的婴儿鹅口疮,宝妈们既心疼宝宝受病痛折磨,又忧虑长时间用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今天,我们来一起聊聊鹅口疮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婴儿鹅口疮,学会如何防治。

鹅口疮
一、什么是婴儿鹅口疮?
婴儿鹅口疮,医学上称为“口腔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这种病菌常常在婴儿的口腔、咽喉、食道和肠道内生长繁殖,导致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点或斑块,由于鹅口疮的白屑形状和颜色与鹅的嘴巴相似,因此得名“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
二、婴儿鹅口疮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鹅口疮的主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点或斑块,这些斑块不易擦掉,强行擦掉后,下面的黏膜会出现充血。宝宝可能会因为口腔不适而拒绝进食,或者吃奶时哭闹不安。有些宝宝还可能出现低热、流口水等症状。
三、婴儿鹅口疮的成因是什么?
1.卫生问题:白色念珠菌是皮肤的寄生菌之一,宝宝可能通过吃手等途径,把病原菌带入口腔。
2.母体传染:妈妈在分娩时,如果阴道内有念珠菌感染,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婴儿;也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妈,乳房白色念珠菌的寄生数量增加。
3.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内的菌群平衡,使念珠菌得以大量繁殖。
4.宝宝免疫力低下:在早产宝宝中比较常见。
5.营养不良:宝宝营养不良,会导致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易受感染。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婴儿鹅口疮?
1.保持口腔卫生:随时清洁宝宝的小手、奶瓶、玩具等物品,保持口腔卫生。喂奶前后,可以用温开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黏膜。
2.均衡营养:合理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营养均衡。
3.注意宝妈卫生:宝妈在孕期和哺乳期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如有乳头刺痛或有痒感,可能提示乳头处有念珠菌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传染给宝宝。
4.合理使用抗生素:宝宝生病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5.如果宝宝已经感染了鹅口疮,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开具抗真菌药物。可能用到的药物例如:制霉菌素粉涂抹在鹅口疮处,每日2次,连用1-2周;1-2%碳酸氢钠溶液涂抹口腔。
五、制霉菌素安全吗?
制霉菌素是一种多烯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高。它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破坏真菌正常的新陈代谢,发挥抗真菌作用。这种作用机制使得制霉菌素能够有效地抑制鹅口疮的病原体——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制霉菌素在口腔内使用时不会被口腔黏膜吸收,即使口服后胃肠道也不吸收,几乎全部自粪便内排出。这意味着药物在口腔内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不会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六、鹅口疮反复发生怎么办?
这种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母乳喂养,还可能需要母婴一起治疗。
总之,婴儿鹅口疮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有时在婴儿期还会反复出现。注意预防,及时治疗,即可有效控制病情,宝妈们无须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文章,大家能对婴儿鹅口疮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是陈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