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金松
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血液科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40人已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是红细胞的过度生成,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引起多种并发症。以下是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详细信息:
病因和机制
- 基因突变:大多数PV患者存在JAK2 V617F基因突变。这一突变导致JAK-STAT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从而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过度生成。
- 常见症状:
- 头痛、头晕
- 疲劳、虚弱
- 皮肤瘙痒(尤其是在温水接触后)
- 红脸(面部潮红)
- 视力模糊或眼前有黑点
- 四肢麻木或刺痛
- 呼吸困难
- 流鼻血或牙龈出血
- 并发症:
- 血栓形成:静脉或动脉血栓(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脑卒中)
- 脾肿大:由于脾脏过度工作以清除过多的血细胞
- 痛风:因尿酸增高
- 出血倾向:尽管血小板增多,但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
症状
诊断
- 血常规检查:
- 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升高
- 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可能升高
- 骨髓检查:
- 骨髓增生伴红系增生明显
- 分子遗传学检测:
- JAK2 V617F基因突变检测
- 其他检查:
-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降低
- 超声检查评估脾脏大小
治疗
- 放血疗法(Phlebotomy):
- 定期放血以降低红细胞数量,保持红细胞压积在目标范围内(男性<45%,女性<42%)。
- 药物治疗:
- 羟基脲(Hydroxyurea):用于降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适用于高危患者。
- 阿那格雷(Anagrelide):用于降低血小板数量,适用于血小板增多的患者。
- 干扰素:用于年轻患者或妊娠期妇女,调节免疫系统并降低血细胞数量。
- JAK抑制剂:如鲁索替尼(Ruxolitinib),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
- 阿司匹林:
- 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大多数PV患者。
- 定期监测: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以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并发症:通过适当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控制体重)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其他并发症。
随访和预后
总结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慢性但可管理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对于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定期随访和监测血液指标是管理PV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是闫金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