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执医感悟

孩子出现问题了,我该怎么做? -爱和抱持的力量

发表者:刘海燕 人已读

临床门诊或心理咨询门诊中,很多青少年来访者或患者,在回忆成长经历的时候,经常会说“我不记得”或“没有记忆”,也有的只会记住一些支离破碎的“坏的记忆”,有时候试着去给这些孩子们的“坏记忆”归类,有些与在成长过程中未感受到“抱持”有关。

每个孩子呱呱落地以后,世界很大也很小,妈妈、爸爸或其他的抚养者对于她就是整个世界,我只需要哭泣或舞动手脚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爱、照顾和帮助,全然的被接纳和爱着,孩子也全身心的信赖和爱着照顾者。随着时间长大,世界开始变得更大,更多的人参与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开始被期待、被评价,同时感受期待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需要交付很多才会被肯定、认可,父母开始吝啬于表达爱,双方开始将爱的流动灌注在各种各样的外物上,听不听话、成绩好不好、表现好不好等,于是孩子开始犹豫和质疑,如果不听话,如果表现得不好,如果成绩不好,我就会有危险,就会失去爱,我就不是那个被爱着的小孩了吗?于是开始试探、开始验证,所以父母每一次讲“你怎么就不能……”“你为什么要这样……”“你不要……”,就强化了孩子向着相反的方向去做。沟通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发展,双方都开始只表达想法,或者情绪化的表达,而没办法做到表达合理化的情绪和想法。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不被认可和接纳的,通过更多的愤怒、攻击来表达,厌学、回避学校,回避和外界的沟通。父母觉得无法理解孩子,无法帮助孩子,徒增无力感。

很多父母在带孩子就诊后,了解疾病、接受诊断和治疗后,往往会问的一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帮助他/她?

接纳她,回归抱持的状态,她/他在成熟长大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惑、自我矛盾等,在某一个阶段的言行不合适,甚至会以情感攻击外界、情感或生理攻击自我的方式来表达自我,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允许和理解,这个角色,如果父母可以做到,对孩子来说是改变的开始,我是如此的被爱和接纳着,我当然也可以原谅我自己,有勇气继续,慢慢度过这样一个阶段。

和孩子互动时,少一点“你又”“你到底想怎样”“你应该怎样”,引导她/他表达要求背后的感受,允许并且陪伴。这首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的诗,或许给我们一些启发。

《当我真的有爱时》

当我真的有爱时

我会在你说话时凝视着你

我试图理解你在说什么,而不是在准备怎样回答

我接纳你的感受,听到你的想法,看见你的灵魂

当我真的有爱时

我倾听并选择放下防卫

我听见你了,并且对于对与错不加评判

当我没听懂时,我还请你澄清我没有理解的地方

当我真的有爱时

我允许你深深地触动我,即使我可能会因此而受伤

我告诉你我的梦想、我的希望、我的受伤,以及什么能带给我喜悦

我还跟你分享我在哪里失败了,在哪里我觉得做的还不错

当我真的有爱时

我跟你一起放声大笑

但有时我也会幽默地嘲弄你一番

我会跟你谈心,而不是对你训话

当我真的有爱时

我会尊重你的空间,而不是强行挤入

我会在你的界限周围徘徊,或后退几步

直到你感到舒服地让我进入为止

我不会强迫你说出心中的秘密

我等待,直到你自己选择暴露它们给我

当我真的有爱时

我将自己的人生剧本放在一边,让演出告一段落

无论好坏美丑,我只做自己就是了

我也愿意看到你的一切,无论好与坏,美丽还是丑陋

本文是刘海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