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鼻内镜前颅底肿瘤切除+前颅底修复重建术
患者:女性,54岁。
主诉:鼻内镜术后8年,反复鼻塞、脓涕1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8年前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于外院行鼻内镜下右侧鼻息肉切除+右侧上颌窦开放+右侧中鼻甲成形+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肉芽肿性炎;术后患者规律复查。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伴流脓涕,无伴涕中带血,1月前出现右侧鼻腔溢液,呈淡黄色,直立时流出速度较快,伴右侧嗅觉减退,无伴头痛、发热、咳嗽、无面颊部疼痛,无面部麻木,无视物模糊、复视,无耳鸣、耳闷堵、听力下降等不适。当地医院完善鼻内镜提示:右侧鼻息肉;CT提示:右侧鼻息肉;鼻窦炎;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查体:右侧鼻腔可见光滑、淡白色新生物堵塞,右中鼻道及嗅裂未窥及,左侧鼻腔未见明显分泌物及新生物。双侧下鼻甲肿胀,色淡红,光滑。鼻中隔大致居中。
鼻窦CT平扫及MR增强扫描提示
右侧鼻腔-前颅底可见异常信号肿块,轻度膨胀性生长,T1等稍低信号,T2混杂稍高信号,内见斑点状T2低信号影、小囊变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范围约49×16×54mm;右侧中上鼻甲、钩突破坏,局部突向左侧筛窦;右前颅底骨质破坏,肿块侵及前颅窝。考虑右侧鼻腔-前颅底占位性病变,请结合组织学检查。

多学科MDT
眼科:体查:Vod 0.6(矫正视力:1.0),Vos 0.6(矫正视力:0.8)。眼压:OD 16mmHg,OS 14mmHg。其余眼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未见明显眼眶受侵的情况。
病理科:患者术前取病理,目前在免疫组化阶段,结果暂未回报。
神经外科:病变侵犯前颅底及额叶,病理类型倾向于良性,可以行经鼻内镜切除,术后需进行严密可靠的颅底重建,预防颅内感染。
肿瘤科、放疗科:结合目前病理情况,同意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最终病理决定是否需要后续治疗。
入院诊断
鼻腔鼻窦-前颅底-额叶肿瘤(右侧)
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完善多学科会诊,排除手术禁忌症,全麻下行“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前颅底、额叶肿瘤切除+鼻中隔黏膜瓣颅底重建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后定期复诊。
术后病理:
(右侧前颅底肿物、颅内肿物)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排列呈束状,局灶可见栅栏状结构,部分区域细胞呈上皮样,胞浆丰富,细胞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像少见,部分间质疏松、水肿,伴出血及囊性变,并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及局部组织细胞聚集,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神经鞘瘤。
免疫组化结果:CK(-),S100(+),SMA(-),CD34(+),CD68(+),Ki-67(约3%+),Vimt(+),SOX10(+),GFAP(-),TFE3(+),Inhibin(-)。
本文是吴喜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