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深部电极植入(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
2011年至今交大一附院陈伟教授团队开展了上千例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总有效率达99.2%,成为西北乃至国内最大的帕金森病关爱中心,中心累及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借助目前世界级先进的立体定向设备和一流的帕金森病诊疗专家团队,都确保了脑起搏器顺利安全植入体内。
脑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延长导线和电极组成。通过立体定向定位方法,确定手术靶点(大脑内控制症状的相应核团)后,将直径为1.2毫米的电极植入在一个非常薄的基底,通过特定频率的电脉冲调控异常放电的大脑。它通过的大脑区域都是非功能区。因此,植入和刺激对患者日常生活没有其他影响。
相对来说,DBS手术比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风险小很多。属微创治疗手术,其创伤小、安全性高,对大脑进行可逆可调控。脑起搏器(DBS)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性高,创伤小,不破坏脑组织,避免了由于神经核团破坏而引起的不可逆的严重并发症。脑起搏器的副作用少而轻微。
手术可逆性是指电极放置后,如果以后有更好的治疗,可以把电极拔出,对大脑的组织没有伤害;可调节性指通过一定脉宽、频率、电压值来达到控制核团放电的目的。随着病情进展,病人症状会慢慢加重,这时可以通过对刺激器的调节达到治疗目的。所以该手术方法可以根据病情进展再调节刺激参数,对疾病的持续治疗非常有帮助。
那么,哪些患者适合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
如患者年龄超过75岁,手术风险相对稍高,应慎重考虑。我中心目前植入脑起搏器患者年龄最大82岁。DBS手术的适应症,通常在进行DBS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情况、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是否可采取DBS治疗。
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作为“脑起搏器”治疗的适合人群,尤其是那些药物(美多巴或息宁)治疗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长期服用以后疗效减退,出现了“开、关”波动现象(当药物开始起作用时,病人活动自如,处于“开”状态;当药物失去作用时,病人的活动变得困难起来,称为“关”状态)。这种开关波动在多年服用美多巴或息宁的病人中普遍存在,多数在开始服药3~5年以后出现。处于“关”状态时的病人表现很痛苦。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异动症(四肢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而手术治疗恰好可以延长“开”的时间,缩短“关”的时间,缓和“开、关”的剧烈波动,消除异动症。因此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适应症:
1、明确的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2、药物疗效以显著减退,或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4、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手术禁忌症:
1、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2、有严重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类疾病
本文是陈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