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生如何将美学设计理念融入面部注射治疗中?
医美美学设计是将美学原理与医学美容技术相结合的一个领域,主要目的是通过非手术或微创的医疗手段改善或优化人体的外貌。这包括使用注射填充剂(如玻尿酸)、肉毒毒素、激光治疗、皮肤护理和其他美容医疗程序来提升面部和身体的美学外观。
在面部注射美容过程中,临床医生不仅要考虑视觉形态,还需考虑到设计对象的美学元素,如结构、色彩和材质,以及形式美的相关原则,以满足求美者的内心审美需求。
而美学设计是通过对面部点、线、面、体等特征的改变,改善面容的对称均衡、比例尺度、调和对比和变化统一,从而提升整体美感。

那么,临床注射美容医生如何通过美学设计标准,结合美学元素及形式美的原则设计个性化方案?视觉形态美、形式美及具体实施要点是什么?临床医生的美学设计及审美理念在临床中又有哪些重要性?

视觉形态构成“形”的
三个基本要素
- 点(位置、定位):面部轮廓点、转折点、内外轮廓交界点、高光点。
- 线(轮廓、外形):面部轮廓点、转折线、内外轮廓交界线。
- 面(块形、方向):面部块面形状、大小沿视觉方向产生的明暗光影面。


形式美的四大法则
- 对称与均衡:
- 对比与调和:
- 节奏与韵律:
- 比例与尺度:
- 美学视角观察:
- 美学审美需求:
- 设计方案:
- 施打方案:
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特征是安静的、完整的。最简单的均衡就是对称。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平衡美。
对比与调和是形式美诸多法则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条。它们是相对的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节奏与韵律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节奏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美,韵律调节呆板、单一,产生和谐美。
比例是理性的、具体的。尺度是感性的抽象的。完美的形态应具备协调匀称的数字比例和艺术尺度。

具体美学设计与实施要点
第一印象、比例关系、美感特点
个人气质特征、社会角色定位、个人审美需求
整体风格定位、比例关系调整、美学元素调整、审美协调统一
“新”的结构点位置、“新”的结构线形式感、“新”的轮廓光影效果。
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医美面部美学设计要素后,注射美容医生可以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精确、个性化的美学设计方案。

下面部微整形案例分享
求美者主诉是嘴部突出问题改善,其实,她嘴部突出只是面部众多问题之一。

医生在面诊时,不仅要分析整体和局部问题,还需要从整体美观度及美学设计的角度分析求美者的整体需求。如果有必要,医生可能还会开展出其他相应的项目。
众所周知,凹陷的地方一定是要填起来的。但该案例的医生设计方案有点不一样,他的技术特点是以提升代替填充,区别于传统的凹陷填充和过度饱满的方法。他倾向于保留面部适当的凹陷,并利用定点提升的方式先进行提升,然后再精细调整和修饰。
对于求美者最关心的嘴部突出问题,其原因是面部高低点不足,鼻基底凹陷,下巴平坦。嘴巴作为下面部的最高点,在视觉上的存在感较强。改善方法包括提升鼻基底和下巴,以平衡下面部的高度。同时,将下部面部松弛的皮肤收紧上提,调整好下巴与下颌的角度,并使用较硬的材料来增强下颌角的支撑力,从而使下面部轮廓更加清晰。
至于面部其他凹陷问题,则利用韧带牵拉的原理,在一些特殊的铆定点进行注射,以达到类似拉皮的效果,但不会出现皮肉分离的问题。
最后的效果对比显示,调整后的面部看起来更加精致,几乎看不出整形的痕迹。
因此,在面部注射时,医生审美理念更多的是以求美者的个人特征为基础,融合其着装风格和个性,同时兼顾职业和职场需求,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