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骶椎肿瘤介入治疗+微创手术
骶椎肿瘤;介入治疗;微创手术;骨质重建;骶骨;骨盆
患者中年女性,骶尾部疼痛1年,PET-CT提示FDG高代谢,一年间在外院先后做了3次磁共振检查,发现病灶逐渐增大。
术前磁共振显示,骶2椎体左侧占位,增强有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

术前磁共振:S2骶椎肿瘤

术前磁共振:S2骶椎肿瘤

术前磁共振:S2骶椎肿瘤

术前磁共振:S2骶椎肿瘤
鉴于骶椎肿瘤的血供极其丰富,直接手术很可能出现术中大出血,因此郑学胜团队与血管介入科范国平团队一起,首先为患者实施了骶椎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栓塞术,为后面的肿瘤切除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进一步,郑学胜团队通过CT、磁共振影像融合重建,准确定位了肿瘤的内侧界和上下界,确保术中不会迷路。

术前规划

术前规划

术前规划
随后,郑学胜团队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为患者顺利实施了骶椎肿瘤切除术,同时完整保护了骶丛神经。术中发现,肿瘤呈灰黄色,混杂大量碎骨渣。肿瘤切除后,瘤腔内填塞骨水泥,瘤腔后壁用钛网固定,从而加强骶骨的骨性稳定。
术后磁共振显示,S2骶椎肿瘤切除非常满意。

S2骶椎肿瘤切除非常满意

S2骶椎肿瘤切除非常满意
术后CT显示:骶椎瘤腔被骨水泥填充,用通过钛板加强固定。

骨水泥填充瘤腔

骨水泥填充瘤腔

骶椎后壁用钛板固定修复
患者术后5天下床活动,骶尾部疼痛症状已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无任何影响。10天拆线出院。
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郑学胜主任医师指出:骶椎肿瘤主要包括转移癌、脊索瘤、软骨肉瘤、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骶椎肿瘤切除是难度和风险比较高的手术,有三种主要风险,一、骶椎肿瘤大多是血供非常丰富的,术中可能大出血,所以应尽量先栓塞供血动脉,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二、骶椎肿瘤与骶神经根、骶丛位置毗邻、关系密切、错综复杂,所以始终存在神经根损伤的严重风险,因此需要神经外科医生对骶神经解剖的深刻理解,术前应进行详细的定位和规划,术中应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特别是肿瘤切除过程中,电生理监测师要密切关注、配合手术进程。三、对于骶1-2椎体的肿瘤,涉及到承重,如果骨质缺损太大,患者可能再也不能站立了,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重建骨质。
本文是郑学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