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汤锡强
汤锡强 主治医师
诊所 眼科

使用压抑膜后,这个孩子出现了内斜

112人已读
网友“潘维力”家长2024.8.16提了一个问题——“汤医生,您好!我的孩子是高度远视加看近内斜(弱眼),我目前正按照以明客服的治疗方案进行训练,现在是全天贴着压抑膜,最近我发现他被遮盖的好眼在看远的时候会有点内斜,不知道是否正常现象?以明客服让我来这里咨询您,打扰了!如果可以互关我可以发个对比图片给您看看。”

自上而下:裸眼看远、戴镜看远、贴压抑膜看远


下面是我的分析:

我提炼一下家长的表述——孩子裸眼和戴镜看远的时候都没有内斜,右眼镜片(同一副眼镜)贴了压抑膜后,看远出现内斜了。当然,大概率情况,贴膜后,孩子戴镜看近也是内斜的。

我把这种内斜叫做“压抑膜内斜”或者“单眼眼罩/眼贴内斜”。在眼科,这是个新问题,虽然压抑膜进入国内已经十多年了。

所以你现在看的,也有可能是全网唯一一篇讲解“压抑膜内斜”的内容。

其实,弱视孩子做传统眼罩或者眼贴遮盖后,也会出现这种内斜,之所以没人说,孩子、家长和医生都不知道有这个问题,是因为这种内斜太隐蔽了——因为斜进去的眼被眼罩和眼贴挡住了。

压抑膜的半透明属性,给这种内斜的被发现带来了可能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压抑膜内斜”呢?

可能原因有很多(需要面诊相差、检查校对、排查),我只列举两个最大的可能:

①压抑过重。

指的是压抑膜的压抑程度过高(例如压抑膜参数0.1,比参数0.6的压抑程度高)。这导致了一个不好的结果——双眼融合被降低、破坏、削弱、影响了。

熟悉我科普的家长知道,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是两股力量博弈的结果——调节性集合力(破坏力、导致内斜发生的力量)、融合性分开力(保护力,防止内斜发生的力量)。由此知道破坏力不变的前提下,保护力减弱了,就会出现“小人道涨,君子道消”现象——内斜出现。

解决方案:下调压抑膜参数(改用压抑程度更低的膜)。


②单眼调节刺激差异。

指的是配镜时,两眼的远视欠矫幅度不一样(如右眼欠矫100度远视、左眼欠矫300度远视)。在两眼开放时,作为主眼、视力优势眼的右眼,会主导两眼调节产生量,该力量不足以造成内斜(保护性力量cover了破坏性力量);使用压抑膜后,左眼变成视力优势眼,左眼开始主导两眼调节产生量,该力量超过了保护性力量,内斜出现。

解决方案:调整镜方(主要指降低左眼的远视欠矫幅度),让保护性力量”控场“。

其实还有其他可能性,这里不一一展开。上面提出的两种解决方案,都需要面诊详查和比对才行。

这也给屈光调节性内斜的配镜原则选择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是否需要兼顾MFBF原则,出于经济原因考虑是否要迁就过度光学压抑,远视欠矫幅度向调节张力(更有助戴镜视力和弱视康复速度)、向角膜映光正位原则还是交替遮盖正位原则倾斜?……等等。

科普目的,控制篇幅,不做展开。

如果需要,可以到大连找我面诊,记得来前预约。

感谢潘维力家长授权我们使用孩子眼部肖像权做科普推广!

汤锡强
汤锡强 主治医师
诊所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