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利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余博士谈中医养生(八):从“五谷为养”来谈饮食养生--小麦

发表者:余利华 人已读

小麦是五谷中的一种,中医认为它是心之谷,因为它善养心阴补心气,能清虚热,止烦渴,可以治疗心阴不足所致的自汗、盗汗、心烦不寐等,同时又能补脾气,故能厚肠胃。

正如清·汪昂(讱庵)著《本草备要》:“小麦,味甘,微寒。养心除烦”。

古今医家非常重视小麦的治疗作用,如:

(1)张仲景《金匮要略》载之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用于治疗“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本病以心阴不足为主要病机,故用小麦、大枣等养心润燥,宁神除烦,因而称“脏躁”。因本方药味简单,且验之临床有较好的效果,故继仲景之后有较多名家使用本方治疗心阴心气不足之失眠多梦、心悸、自汗盗汗、小便不畅(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清,腑病亦除,故能清热利小便)等疾病。

(2)《奉亲书》:老人五淋,身热腹满。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饮之,良。

(3)《圣惠方》:小麦饭治烦热。少睡(即失眠),多渴。(4)现代市面上销售的“脑乐静”用于治疗精神忧郁,烦躁失眠,即是本方制成。

浮小麦,即小麦水淘浮起者,其性咸凉。善止虚汗盗汗,劳热骨蒸(汗为心液,麦为心谷,浮者无肉,故能凉心。麦麸同功)。浮小麦在临床上经常和糯稻根一起合用治疗阴虚盗汗。

面粉,由小麦去皮所得,小麦之清热除烦之功全在麦皮上,去皮之后即为面粉,其性热,以其体粘性濡,故于诸虚能补,而于中气有助(即补中益气),肠胃有浓(肠胃强健),肌肉伤损有益(脾主肌肉,补脾故也),然多食亦能壅气(胀气)。

李时珍谓之甘温,不能消热止烦。清代名医张璐著《本经逢原》曰:“五谷中惟麦得春升之气最早,故为五谷之长。察其性之优劣,则南北地土所产之不同∶北麦(即北方小麦去皮之面粉)性温,食之益气添力;南麦(即南方小麦去皮之面粉)性热,食之助湿生痰。故北人以之代饭(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故喜食面食,因其不助湿且能温补御寒),大能益人,······。南方气卑地湿,久食令人发热,乡土不同故也。

干面(面粉烘烤后的面包、烧饼等助湿之性大减)益胃强肝,湿面生痰助湿,初夏新者尤甚。新麦性柔,助湿热尤甚。”面粉类食物非常常见,然其性味功效并非人人皆知,现在面馆遍布各地,口味品种繁多,口感鲜美,“烂面条养胃”的观念又深入人心,因而南方人喜吃面条者亦非常之多,我今天特提出并非人人皆宜食面条且食之不当又可致病并非为了标新立异,实为民众健康传播养生知识,供大家参考。面条对于脾虚无湿无热之人,服之最宜;而有湿有热之人,服之最忌。脾虚无寒无湿,食之得补;而脾虚有寒有湿,服之不能无害也。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都知道粥能养胃,烂糊面柔软好消化也能养胃,因而凡是胃不好的都吃粥或烂糊面,在这里我就一起顺便谈谈养胃的那些事吧。

养胃实则跟健脾分不开,也就是健运脾胃。什么养胃,其实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脾虚有湿之人,表现为或腹胀,或便秘,或腹泻,但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舌苔厚或厚腻,不管是寒湿还是湿热,大米饭最养胃,因为粳米能补脾气,利小便即祛湿,粳米其性偏凉,能清热,但其不会寒凉伤胃(正是因为其中和不偏,不伤胃,故一直被当做主食食用),其补气健脾之功足以抵消其凉性,故而对于脾虚有湿之人,不管其寒湿还是湿热大米饭都适合,而粥因为米少故补气力小,水多故助湿力大,因而不适合,面条更是助湿生热,亦不适合;

其次对于脾虚胃燥(即胃阴不足)之人表现为口干,胃纳不香,心烦失眠,小米煮粥最养胃,因小米粥能健脾养胃,生津止渴,养心安神;再次对于脾胃虚寒,无湿,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有时胃脘隐痛,得温痛减,大便正常,舌苔不厚腻者,面条最养胃,因体内无湿有寒,故温性的面条最能暖胃健脾,而对于有痰湿或有热的人表现为咳嗽咳痰,咽喉痛,口干口苦,反复有口腔溃疡,大便溏泻,腹胀不适,舌红或淡红,苔白腻或黄腻之人皆非所宜,绝不可因其柔软就认为不伤胃,非也。

有效案例分享:

1、张女士,62岁,体胖腹大,大便干结难解,时有腹胀不适,使用多种通便中西药,始则效果立竿见影,久则效差甚至无效,不敢多食,采取多饮水及适量食用水果为通便方法,效果不佳,长期痛苦不堪,就诊时观其舌淡,苔薄白腻,边有齿印,把其脉沉细弱,告知其大量减少饮水量,以口干为据,口干则饮,口不干就少饮水,停止食用水果,尽量不用西药,除非腹胀难忍,饮食以大米饭为主,辅以蔬菜鱼虾,并用中药生白术为主药以补气健脾祛湿通便,辅以理气和胃的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大便通畅,且不需西药辅助,体重有所下降,体型较前变瘦,患者很诧异,原来喝水都发胖的,现在吃了很多米饭,竟然瘦了,告知其大量喝水确实能引起发胖,因为其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多喝水,水湿更重,故体重增加,而吃米饭增加后,脾胃得补运化功能增强了,体内的痰湿也被运化代谢了,故而体重有所下降,人也显得瘦了。

2、李先生,42岁,因反复发生口腔溃疡就诊,平素口中时有白色粘痰咯出,饮食可,多梦,大小便正常,舌淡红,尖略红,苔白黄腻,脉弦有力,询问饮食喜食面条,告知其以米饭为主,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并予以清热化痰的中药调理后患者湿热体质得以纠正后口腔溃疡偶有发作。


本文是余利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