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振宇 人已读
1. 便秘的定义
便秘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 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和大便干结 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这些原因包括 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精神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等。
排便困难是便秘最显著的特征 ,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和需手动辅助排便等常见表现 。
而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指每 周主动 排便次数少于3次。
此外,便秘还可以伴随腹胀、腹痛、纳差、便血和直肠刺激症状等症状,长期的便秘还会导致患者精神心理异常,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状,甚至社会功能受损表现。
我国成年人便秘发生率约为4-10%,在老年人及女性患者中更为多见。对于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便秘,称为慢性便秘,它与结直肠肿瘤、混合痔、肛裂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 便秘的分类
便秘有多种分类方法。
首先,根据便秘的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便秘和 继发 性便秘 。
原发性便秘一般为消化道功能异常(分泌、蠕动、排便等),如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便秘;
继发性便秘包括器质性便秘和药物性便秘两类。器质性便秘 一般由炎性 、代谢致病因素,神经、平滑肌病变和其他消化道疾病(如肿瘤、低钾等)引起,而药物性便秘一般由阿片类、抗组胺药物、解痉药、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诱发。
其次,根据便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功能性便秘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NTC)、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其中NTC结肠传输功能和时间正常,STC结肠传输功能受损、传输时间明显延长,而排便障碍型便秘与排便相关盆底肌群失协调、直肠肛门部形态解剖异常有关,混合型便秘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便秘。
最后,为便于分类诊治,肛肠外科医生还常将便秘分为STC、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等多种类型 ,如严重的直肠前突为一种典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
3. 便秘的诊断
便秘的诊断是基于多种临床资料的综合评估。
一般包括:详细的症状特点、病程、基础病、合并症、用药情况,既往手术史询问,直肠指检等体格检查,血液常规、生化等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还可以包括胃肠镜检查、腹部CT、结肠传输实验、排粪造影、直肠肛门测压等检查,视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定。
大肠钡剂灌肠造影 了解大肠的长度和形态
便秘的诊断主要用于明确便秘的病因,评估便秘的严重程度、并发症和合并症情况,以便于分类分度治疗。
总体而言,便秘主要依据症状来诊断,国外常使用罗马IV标准作为便秘分型诊断的标准,对于中国人群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 排粪造影在诊断便秘的应用
由于便秘存在多种类型,一般需要针对性采用不同检查方法进行鉴别和诊断。排粪造影,指的是使用 钡糊(一种影像学对比剂)直肠内注射模拟粪便,并通过影像 学观察 和分析患者整个排便的过程,从而评估排便相关盆底肌、直肠肛门及周围组织等排便活动中不同时间段的功能和重要解剖学参数变化的一种检查方法。磁共振排粪造影的优点是该检查可以进行实时动态的观察记录并且没有辐射,推荐用于怀疑为排便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的辅助检查,特别适用于存在形态和解剖学改变的便秘。排粪造影检查常常联合结肠传输实验、直肠肛门测压、球囊逼出实验等方法,用于慢性便秘的准确分类和分度,以便临床医生更为全面的掌握病情,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排粪造影
5. 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哪几类
便秘药物以改善症状为主要治疗目的,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一般以促分泌、促动力(泻药)为主,根据用药途径和效果也可以辅以润滑剂、栓剂、微生物制剂等方法。 便秘药物的主要分类包括:
(1)容积性泻药: 如非比 麸 ,通过增加粪便体积和含水量,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排出;
(2)渗透性泻药: 如乳果糖口服液、聚乙二醇、硫酸镁等,通过高 渗药物 增加肠道内水分、电解质,增加粪便含水量,促进粪便排泄;
(3)刺激性泻药: 如芦荟、大黄、番泻叶、比沙可 啶 等,通过刺激肠道平滑肌蠕动,促进排便;
(4)口服肠道润滑剂: 如甘油、液状石蜡油等,通过润滑肠道,促进排便;
(5)促进肠道蠕动: 如莫沙必利、 普芦卡必 利等,通过作用于肠道平滑肌5羟色胺4受体,促进肠 蠕动,促进排便 ;
(6)促肠道分泌药物: 如利那 洛 肽 , 可以增加肠道氯离子和碳酸氢盐的分泌,鲁比前列 酮 可以增加肠道氯离子分泌,从而增加肠道液体含量,增加排便频率;
(7)微生物制剂: 如双 歧 杆菌、乳酸杆菌等,通过改善肠道微环境,治疗便秘;
(8)肛门栓剂: 如开塞露等,属于润滑剂。
便秘需针对病因合理选择用药:
• 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可以用于轻中度便秘的长期治疗措施,副作用及并发症较少;
• 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 啶 、芦荟、大黄、番泻叶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电解质紊乱、排便感觉异常和结肠黑变病,一般仅为短期、间断性和应急治疗措施;
• 对于肠道传输功能正常的便秘,可以使用促肠道分泌型药物。
• 但对于特殊便秘药物的应用,应遵循专科医师建议,切勿随意使用。
•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增加膳食纤维、水分摄入和日常活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所有便秘药物治疗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张晓艳, 张辉. 结肠运输试验联合动态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5(20):2.
[2]何玲玲, 张成, 周蓉 蓉 ,等. 难治性便秘的临床评估和药物治疗[J]. 胃肠病学, 2021, 26(3):4.
[3]杨怡雯, 金黑鹰 . 排粪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 25(1):9.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 广州)[J].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9(9):577-598.
本文是张振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