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普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测指脉氧哪个手指最准确?帮你学习正确的方式

发表者:孙普增 人已读

很多患者在使用指脉氧仪时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为此为大家逐一解答关于指脉氧仪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不同手指测出的数值为什么不一样,测哪个手指最准确?左右手有区别吗?

实际上并不存在哪个手指最精准,如果没有血管畸形、动脉狭窄等影响手指血供循环的情况,不同手指测出的数值不会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一般来说我们会测食指、中指、无名指,因为这三个手指更加敏感、与仪器贴合的更紧密。另外还要看自己的个人习惯,大部分人最常用的就是右手,用右手拿仪器夹住左手的食指肯定是最方便的。

有些人左右手血氧饱和度不太一样,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两手手指的围度、温度、血管粗细等略有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但是这些细微的差异没有太大参考意义

问题二:一天当中什么时间段测最准?

在不同身体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可能会动态变化,因此可以一天多个时间段测量,比如每天测 2-3 次具体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有些患者年龄比较大,身边也没有子女照看,为了防止忘记,可以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比如在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进行测量。

问题三:测量的数值有波动是正常的吗?出数值之后要过多长时间读数才最准?

患者最好要了解自己血氧饱和度的“基线值”,也就是平时休息和运动时的平均数值。与基线值相比,出现向上或向下的波动即为“血氧波动”,低于平时水平 2% 左右都是正常的,不必过于紧张,假如数值下降 3% 以上,提示病情可能出现变化,如果持续下降就需要到医院就诊,如果持续下降就需要到医院就诊,查明血氧下降的具体原因。

一般刚刚开始测量后的数值也会略有波动,建议等待 5 秒钟再进行读数。对于有波形显示功能的仪器,可以等到出现下图中稳定的正常波形之后再读数。

指脉氧仪波形示意:出现 A 所示正常波形时读数才具有可信度

问题四:测出的血氧饱和度数值特别低,只要没有明显不适就不用管了吗?

如果平时测量的血氧饱和度数值很稳定,但突然有一次测出的数值特别低,又没有心悸、胸闷、 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那就有可能是仪器出现故障了,可以让身体健康的家人也来测一下,看看他们的数值是否也很低,也可以用家里备用的仪器监测一下到底有没有低氧。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警惕,慢性呼吸衰竭或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常年持续低氧,身体已经耐受了,即使正处于低氧的状态也不一定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些患者其实也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平时就会特别缓慢地活动,来减少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不让血氧进一步降低,但是长期低氧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说还是要以客观的数值为准,不能够只看自己身体的感觉。

问题五:睡觉时戴着指脉氧仪,夜间数值经常从 95% 降到 86% 然后再回升到 90% 以上,会有危险吗?

睡觉时翻身、手指和仪器不贴合可能导致指氧饱和度数值波动,但是如果频繁出现夜间低氧的情况,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首先要明确基础疾病是什么,比如有些老年人睡着了以后舌根向后和向下坠,可能造成气道阻塞,从而引起严重打鼾、睡眠呼吸暂停(一般每次停顿超过 10 秒),从而在熟睡状态下发生低氧,等一旦醒来恢复自主呼吸以后,血氧饱和度也就正常了,这种夜间反复低氧的情况需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

如果怀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到医院用多导睡眠监测仪采集呼吸暂停发生的频率、时间段、每一次呼吸暂停长达多少秒以及整夜的血氧饱和度、脑电图等信息,让医生判断疾病的原因、类型以及严重程度。

问题六:居家测血氧饱和度只用指脉氧仪就够了吗?

指脉氧仪可以通过光敏原件测量氧合血红蛋白的光谱特性,从而计算出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比例,与体内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是非常好的,但它毕竟是一个简易的机器,肯定不是“金标准”,到医院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才能获得最客观的指标。

但动脉血气分析是一项有创伤、痛感强烈的检查,而且费用也比较贵,对于需要每天测量血氧饱和度的患者来说,便携、无创、在家就能自行使用的指脉氧仪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如果呼吸困难加重或指氧饱和度下降,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问题七:什么情况会导致数值不准确?

看呼手指末梢循环的稳定情况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刚从寒冷的室外回来,指端温度较低、血液循环不佳,测出的数值可能不准确,要等到手指复温后再进行监测。涂抹指甲油、美甲、指甲过长可能影响光敏原件对吸光度的测定,也会稍微影响读数。

最好不要同一侧手臂和手指同时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因为血压计的袖带在充气时会影响血液流动,也可能导致测量数值有偏差。另外,强光会对血氧探头产生信号干扰,测量出来的数值会不准确,不建议在强光下使用

本文是孙普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