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联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诊断疾病的九种思维方法

发表者:周联生 人已读

诊断疾病的思维方法不同,诊断结果亦有差异,于是就有了一种疾病可有多种诊断的现象。因此,正确的诊断思维方法可提高诊断水平。

疾病诊断的思维方法很多,各有所长,如能取长补短、综合应用更助于诊断。现将常用的九种思维方式介绍如下:

一、统筹原则:对病史资料、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统筹考虑,抓住重点、评估权重、去伪存真、适当取舍,找出诊断疾病的“证据链”,才能保证诊断的正确率。切不可盲人摸象,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一元论原则:是将疾病的各种现象尽可能用一个诊断来解释的原则。只有在一种疾病不能解释所有现象时才考虑两种诊断或多种诊断。

三、排除原则:是把临床表现相近的所有疾病都考虑在内,然后通过比较对比,从中选出符合表现的疾病。

四、整体原则:疾病是一个过程,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并非疾病的全部。因此,在诊断中应用整体原则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五、硬性证据原则:在诊断疾病的证据中,根据其在诊断中的作用大小分为硬性、软性、中性三类证据。硬性证据是诊断某种疾病必备的条件;软性证据对诊断仅起辅助作用;中性证据是多种疾病都可有的表现,在诊断中可有可无。因此,摆正这三类证据的关系有助诊断。

六、常见病原则:根据疾病的发病率的高低分为常见病、少见病和罕见病;根据诊断的难度的大小分为疑难病和非疑难病。诊断时首先要考虑常见病,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考虑少见病、罕见病和疑难病。

七、量化原则:在评价临床症状和体征时只能定性表达,很难“量化”。临床症状常用轻、重表述,体征用典型和非典型表述,医生在评价时很容易产生量的差异,缺乏准确性。虽说是定性表达,但在诊断中要尽可能从定量、半定量、模糊量化考虑,提高诊断的精确度。

八、动态原则:疾病不仅有量变的特征,同时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意思是说,此时表现不符合诊断,但不等于彼时不符合诊断。

九、变易原则:每种疾病都有特定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但又有变易性,而有些变易超出想象。即使是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专家,也未必能全面了解疾病的变易,深知“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存在”道理。在临床诊断中善于应用变易原则,有助于解决疑难病的问题。

本文是周联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