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寰枢椎手术也可以微创了?
中国医生发明微创技术解决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可引起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严重者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经典治疗方式为颈后路寰枢固定融合术,是由中线切开、剥离枕下肌群显露寰、枢椎椎板进行手术。该入路切开或切断的韧带及肌肉包括:浅层的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深层的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下斜肌。研究显示,上述韧带和肌肉的破坏,尤其是枢椎棘突附着肌肉附着点的破坏,是开放寰枢椎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原因。文献报告,其开放术后的颈部肌肉疼痛、痉挛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18–60%。术后枕颈部疼痛是开放式寰枢椎融合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影响术后快速康复的因素之一。
为此,北医三院骨科王圣林主任团队世界首创设计出—微创肌间隙寰枢侧块融合技术(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 posterior atlantoaxial lateral mass joint fusion,Mis-PALF)。Mis-PALF 可保护枕颈区后方肌肉的附着点,可大大减轻术后枕颈部疼痛及麻木症状、减少围手术期失血。这一由我国医师原创设计的入路在多次国际会议上获得广泛关注。并于2024年9月发表在国际骨科顶级杂志JBJS杂志,获得国际同行认可。
寰枢椎微创手术Mis-PALF是经过颈部肌肉间隙,保留枕颈部肌肉止点,将肌肉损伤降至最低。术后患者的颈部疼痛不适下降60%。术后无引流管,24小时下地拍片,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回家、术后1个月恢复工作。
目前,Mis-PALF技术已经在北医三院实施6年、超过300例患者接受此手术、并发症低于1%;国内多家医院推广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获得广泛好评。请广大寰枢椎疾病患者关注此技术,将大大降低寰枢椎手术的创伤和风险。
文章引用链接:
Hung KL, Lu Y, Tian Y, Xue S, Gao G, Gao Q, Xu N, Wang 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Posterior Atlantoaxial Lateral Mass Joint Fusion (MIS-PALF): A Muscle-Sparing Procedure for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or Dislocation. J Bone Joint Surg Am. 2024 Sep 18. doi: 10.2106/JBJS.23.0146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292794.

本文是王圣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