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日心脏综合征:纵酒狂饮小心乐极生悲
饮酒害多益少。有研究观察到饮酒量与心血管风险之间存在J型关系:即少量饮酒可能与冠心病发病率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低有关联;而过量饮酒则造成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酒精性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
从心血管的角度看,一次大量饮酒(纵酒狂饮)可以导致健康人发生心律失常,这种现象被称为“假日心脏综合征”。1978年,美国马特兰医院和恩格尔伍德医院的医生们首先报道了在一次大量饮酒之后会延迟发生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最大规模研究是2017年发表的“慕尼黑啤酒”(MunichBREW)研究,它调查了3000名以上参加慕尼黑啤酒节的人。这项观察性断面研究揭示了呼气酒精浓度和心律失常之间的关联。在研究受试者中,0.59%发生了新发心房颤动。
因为“慕尼黑啤酒”研究是断面研究,迟发性心律失常会漏掉。因此,德国的研究者们又进行了“慕尼黑啤酒2”(MunichBREW II)研究,这项研究是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持续心律检测来观察一次大量饮酒过程中及之后心律失常的情况。
“慕尼黑啤酒2”研究是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研究,在慕尼黑大学医院进行。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前瞻性纳入志愿者。饮酒量没有强制标准,但是最大呼气酒精浓度要求≥1.2克/公斤体重(这个值的设定是根据先前的研究提示超过1.1克/公斤体重会增加心电图变化)。受试者至少18岁,且知情同意。有下列情况者被排除:有心房颤动病史;有心脏植入装置;对心电图贴片过敏或有禁止饮酒的疾病;孕妇和哺乳女性。研究需行48小时心电图以监测基线(0小时),饮酒期(1-5小时),恢复期(6-19小时),以及两个对照期(分别为饮酒期和恢复期24小时候后的对应时间)。心电图分析包括平均心率、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心率变异性等。
该研究纳入202名受试者,其中9例因为心电图记录不能识别或记录时间过短而被排除,而最终队列有193例受试者。平均年龄29.9岁,36%为女性。所有人既往没有心律失常史病。最大呼气酒精浓度平均为1.4克/公斤体重,男女类似。
研究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心律增快,房性心动过速增多。心率变异性分析提示在饮酒过程中及其后的恢复期交感激活,之后以副交感为主。在对照期房性早搏明显增加,而室性早搏在饮酒期明显增多。有10位受试者感觉到明显的心律不齐发作,有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主要发生在恢复期。
过度饮酒,纵酒狂饮,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导致的心律失常常被称为“假日心脏综合征”。这可能和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有关。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激活交感神经并抑制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酒精代谢物乙醛刺激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在饮酒后的恢复期,副交感张力逐渐恢复。而在饮酒24小时后副交感张力才恢复正常。
研究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于不同的时间。早搏对于诱发持续性心律失常很重要。房性早搏在饮酒期期最少,之后增多,在对照期最多。而室性早搏在饮酒期最多,之后减少。
这项研究还发现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尽管受试者均为健康人,但是相关心律失常发作在饮酒后48小时内超过了5%。考虑到受试者年轻而且随访时间短,这个发生率远超预期。
参考文献:
Acute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arrhythmias in young adults: the MunichBREW II study. European Heart Jounal 2024 Oct 04, online ahead of print.
本文是刘晓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