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青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晚发的帕金森病很类似。起病往往比较隐匿,早期不能够引起足够重视。最初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多表现为运动迟缓。加上人们长期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患帕金森病,所以这类病人早期很难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肌肉震颤(手抖,面部肌肉抖)、肌强直(肌肉处在一种异常紧张的状态)、运动迟缓三联征为主要特征,强直及运动迟缓较震颤明显,震颤多以姿势性震颤为主。
另外,这类病人多巴胺不足,加上疾病对患者生活的严重影响,还容易出现一些情绪、心理上的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暴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治疗方面,患者进展较慢,对药物疗效较好,但是也容易出现对药物的耐受。
中青年帕金森患者的用药原则与老年患者有区别。因为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药物治疗只能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不改变疾病的进程或者逆转疾病,所以需要长期、终身治疗。另外,在药物控制症状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药物潜在的副作用。药物治疗时间越长,副作用一旦发生则患者受到影响的时间也越长。中青年帕金森病患者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相比,服用复方多巴制剂等药物容易出现运动并发症等不良反应,而且可能长期受到困扰,因此防止这些问题非常关键。
所以传统观点认为,对于中青年患者,如果疾病程度对于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太大,可以考虑适当推迟药物治疗的启动时间。但如果疾病程度较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那就要尽早吃药,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能力。只是在改善症状的要求上,要遵循“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原则。即,不要追求短期百分之百症状改善,但争取实现长期稳定的疗效。
对于年纪比较大的患者,因为可预期的寿命决定了治疗时间有限,所以要尽可能早期治疗,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好更早的改善。
总之,年龄的因素都是相对而言。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症状的程度。一般出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影响到工作、生活的话,就可以开始治疗。所有这些因素要综合分析。
本文是陈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