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祖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这是让我感到悲哀的一天,又是非常欣慰的一天

发表者:包祖晓 人已读

01

10年前,一位来访者在诊室里被我“骂”哭了,两周后我收到了她寄来的一张贺卡;数年前,我跟一来访者在诊室里“吵”得不可开交,结束后我们开心地握手告别。事实也证明,这两位来访者后来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类似的情况我们遇到很多,有些在诊室里哭得稀里哗啦,治疗上几次就会恢复得很好。

近期,我遇到了截然相反的状况。有一天,一对母女来就诊,早上8:18进诊室,是早上的第一号,我告诉她们:“你们浪费了18分钟的时间了”她们说路上堵车。然后进入诊疗程序,签订了心理治疗的协议书。坐在诊桌边时,孩子的眼睛还是放在手机上,我让孩子放下手机。

经过了解,孩子是高中生,3个月前因为情绪行为问题开始服用舍曲林治疗,目前2片/天,改善不佳,已经1个月未去上学了。父母做小生意的。孩子的问题主要三方面:1、母亲给的压力太大,小学时候要求考全校第一,上初中后做不到了,表面上母亲是无所谓的,但言语和行为很有所谓,高中开始是住校的,因为睡眠问题改为通校,母亲租了房子陪读,但成绩依然上不去,更感觉压力;2、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3、对未来迷茫,没有动力。

让孩子做正念练习(18分钟)期间,我跟孩子母亲交流。孩子做完练习后马上开始交流,到9:25结束,共治疗1小时7分钟(一个治疗单元是40-45分钟,我也只收了一个治疗单元的费用,考虑到孩子已经1个月未上学,治疗起来会有难度,我给她延长时间不收额外费用)。给孩子布置了家庭作业,并把QQ号留给孩子,准备晚上把一些正念冥想和放松的练习发给她。告诉母亲:1、开药没必要来临海,我们有同事在当地那个医院的,找我同事开就可以;2、如果今天的交流对孩子有触动,那就预约时间再交流;3、如果没好起来,可以考虑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临近就诊结束时,有几个患者不断推门看里面,我跟母亲报怨了一句:“您看,你们的时间延误了,影响后面的诊疗了。”

02

她们走了没多久,我已经在接诊下一位来访者,收到了1234的投诉电话了,主要两条理由:1、态度不好;2、把孩子说哭了。

我让她们来我诊室,然后给她们一些解释。她们来了之后,这位母亲和陪伴的男青年(据说学武术的)很激动,我建议他们让孩子在外面,把门关上,我给她们解释,他们执意不肯,还把孩子叫进诊室,孩子就低头坐在墙边。

我本来希望跟那位母亲说一下,孩子出现了眼泪不是大问题,说不定是触动了她的内心了,据我的正念治疗经验,觉察情绪和表达情绪不是坏事,是疗愈过程中有意义的内容;我也准备拿出我写在《和心理医生看电影.理解篇》里的“眼泪具有疗愈意义”那一篇给她看一下。这位母亲和男青年根本没有给我机会。

我问那孩子一句:“孩子,您说一下,在诊疗过程中我有针对您批评一句吗?”看着孩子仍然低着头,我感觉很痛苦,告诉那位母亲:“您不是想退费吗?我没有额外增加收费,心理治疗过程也不是单纯讲道理的过程,我给您签字退费。”然后,她拿着我的签字单,很快地消失。

看到她们的离开,我感觉到深深的悲哀。当然,我更是在心里祝福他们好运。

03

不过,今天还是有欣慰的事在发生。在接着这孩子就诊的是一位老病人,他是第2次来做治疗,我们已经交流了半小时,期间还被1234的电话打扰了好几次,我不停地跟他说抱歉。他跟我说:“包医生,您今天所说的我已经受益匪浅了,您先处理上一个事去吧,我们下次再交流,然后我们握手告别。”

由于那件事的耽搁,上午的治疗做不完了。我到12点以后才下班。结束后,最后一位治疗的初中生和阿姨走在我前面,阿姨跟孩子说了一句:“今天收益不少吧?我都感觉到了收获。”那位初中生点点头。

04

下午,第一位来访者就诊,是一位37岁的男士,他进门就说:“包医生,还记得我吗?”我回了一句:“有18年不见了吧,我以为您消失了呢?”然后我问他今天的目的是什么,他告诉我说,目前是单位研发部的主管,感觉有压力,现在有一个孩子6岁,夫人有些强势,偶尔会吵架。我听完后开心的告诉他:“弗洛依德说过,把神经症痛苦转化成普通人的痛苦,那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看来您成功了。”然后我们握手告别。

这位先生是2017出版的《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这本著作最后一章的第一个案例。他中学时开始就诊,跑遍杭州、上海,几乎所有精神科药物都服过,但无效。他在日记中写过一句话:“当包医生拿出森田疗法的时候,我知道有希望了。”

05

我在想,我半天的治疗只能做4到6个,居然有人因为我的态度和把孩子说哭了来投诉我,还要求退治疗费的(这个治疗做了1个多小时),并且理直气壮地说:“我没错。”我算开眼界了。其实,这非黑即白的认知就是需要治疗的范围。记得电影《大鱼海棠》里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只要是遵守内在良心做事,对错随别人去说吧。

本文是包祖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