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门疼痛
肛门疼痛是指肛门及直肠周围以疼痛为主的的一种症状。肛门处神经丰富,感觉敏锐,受到刺激时容易发生疼痛或剧烈疼痛。表现为肛门处有刺痛、胀痛、灼痛、坠痛,可发生在便时、便后或其他时间,多种疾病都可引起。
主要病因:精神因素、异物及不良饮食刺激、感染、肛门疾病、腹泻、便秘、肿瘤等
常见的表现:肛门处有刺痛、胀痛、灼痛、坠痛等。
常见原因:
本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肛门疼痛患者临床并不少见,大多数患者能找到明确的病因,但少部分患者病因不清,总体而言,导致肛门疼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因素:多由精神紧张引起,如肛门直肠的神经官能症、阴部神经的症候群、坐骨神经痛以及尾骨神经痛反射至肛门而引起肛门疼痛。
2、异物及不良饮食刺激:如外伤、直肠内异物、辛辣食物及酗酒等均可刺激肛门,而引起疼痛。
3、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窦炎、肛乳头炎等,这些疾病也可造成肛门疼痛。
4、肛门疾病:如痔疮嵌顿、炎性外痔、血栓外痔、肛裂、肛瘘等,均可引起肛门疼痛。
5、肠道感染或腹泻、便秘:肠道感染,可使炎症刺激肛门,腹泻和便秘可使粪便通过肛门时,机械性刺激肛门,从而导致肛门疼痛。
6、肛管直肠肿瘤:无论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其表面黏膜感染或直接压迫肛门部,都可引导起肛门疼痛。晚期肛管直肠癌侵犯神经,可导致剧烈疼痛。
7、肛门瘢痕痛:各种肛肠病术后肛门、直肠瘢痕挛缩或炎症刺激,尤其术后狭窄,都可导致肛门疼痛。
可引起肛门痛的常见疾病:肛门直肠的神经官能症、阴部神经的症候群、坐骨神经痛、尾骨神经痛、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窦炎、肛乳头炎、痔疮嵌顿、炎性外痔、血栓外痔、肛裂、肛瘘、腹泻、便秘等。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
1、反复便鲜血,伴肛门坠胀感、疼痛、肿块,考虑痔疮的可能。
2、大便时出现剧烈疼痛,为肛门内灼痛或刀割样疼痛,排便后疼痛停止或减轻几分钟,又出现剧烈疼痛。排便-疼痛-缓解-疼痛,周期性疼痛过程。提示肛裂的可能。
3、持续性肛门跳动疼痛、肛门瘙痒坠涨、排便异常等。须考虑肛管炎等。
4、肛周硬结肿块,伴肛门坠胀、隐痛,伴明显的大便习惯改变,须警惕肛直肠肿瘤。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诊科室:肛肠科。石家庄市中医院有女子肛肠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诊断依据:
1、疼痛特点
(1)疼痛部位:肛裂疼痛多在肛管前后位;外痔血栓多在肛门两侧;阴部症候群多在肛门直肠部、前阴和骶尾部;晚期直肠癌侵犯肛门可有肛门直肠、前阴、骶尾部疼痛;神经性疼痛痛无定处。
(2)疼痛时间:肛裂、肛窦炎、肛乳头炎多在排便时和排便后。肛周脓肿、内痔嵌顿、血栓外痔、炎性外痔、晚期肛管直肠癌、异物损伤、术后疼痛,呈持续性;肛裂为间歇性;神经疼痛无定时;瘢痕疼痛多与天气变化相关。
(3)疼痛性质:肛裂便时有刺痛,便后为灼痛或刀割痛;肛周脓肿初期为灼痛,脓成有跳痛;肛管直肠癌晚期坠痛或抽掣样痛;直肠炎为坠痛。
(4)疼痛程度:括约肌痉挛、异物损伤为剧烈疼痛,便时加重。2、诊断依据根据详细病史、肛门疼痛特点、肛门指诊、肛门镜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可能需要做到检查:
1、肛门指诊:检查肛管、直肠及其周围器官如骶尾骨、盆腔内的筋膜、韧带和会阴部神经、男性的前列腺、女性的子宫卵巢和阴道等;直肠指诊触压疼痛点,寻找疼痛的促发点。
2、肛门镜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排除可能的肛门和乙状结肠疾病,有无肛管或直肠狭窄,如有应查明狭窄的位置距肛门的距离。
3、X线、CT、超声检查:利用骶尾正侧位片、CT、肛管内超声检查,排除直肠周围占位压迫引起的疼痛。
4、粪便检查:可较直观地了解胃肠道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分为肉眼一般性状观察、镜下检查和化学检查。正常粪便为棕黄色成形软便,可因食物种类、量及消化功能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鲜血便可见于内外痔及肛裂出血、直肠癌出血等;柏油便(黑而有光泽)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等;灰白色便见于胆道梗阻(陶土样便)及行钡餐检查后(排钡);带有黏液见于小肠及大肠炎症。便稀可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呈米汤样见于霍乱、副霍乱;若量大、次数多,呈黄绿色并有膜状物则考虑肠道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消化的食物、结石及寄生虫虫体和大片段。
5、其他:必要时可行排粪造影、肛管内测压、阴部诱发电位、盆底肌电图等检查可完整而有效地评估肛肠功能性疾病。
鉴别诊断
1、症状鉴别
(1)前列腺发炎导致直肠出现的不适:患者会觉得像是坐在一颗高尔夫球上似的,而且会有一些前列腺炎的特征——在小便时会有疼痛及灼烧的感觉,且排尿次数频繁,而“高尔夫球”的感觉则很清楚。
(2)尾痛症:是指尾骨、骶骨下部及其相邻的软组织损伤、炎症所致的疼痛。多发于女性,多在外伤后出现尾部疼痛,患者常因疼痛不敢端坐、疼痛多为局限性持续性钝痛、隐痛或烧灼痛,可向腰骶部或臀部扩散,快速起坐和大便时,尤其大便秘结时疼痛加剧。
2、肛门疼痛伴肛周肿块
(1)肛门周围脓肿:表现为位于肛门周围的红、肿、热、痛,有些位置较深的脓肿表现范围较大,肿块扪不清。应切开引流。大多数脓肿始于两括约肌中间肛门肌间腺体感染。手术切开后期可形成肛瘘。
(2)外痔:可在用力排便时出现静脉破裂,形成血栓痔而疼痛剧烈,肛门有蓝色压痛肿块,应切开去除瘀血。绞窄性内痔可引起环形肿胀,直肠镜可与肛门周围血肿鉴别。休息和局部冰袋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疼痛缓解,常需要作痔核切除术。
3、肛门疼痛伴异常分泌
(1)肛瘘:肛门周围脓肿形成的后遗症,肛门周围的瘘口常有脓性分泌物。应行瘘管切开或切除术。
(2)直肠脱垂:由于提肛肌特别是耻骨直肠肌软弱造成直肠脱垂,多发于老年患者,可通过手术纠治。
(3)创伤性肛门失禁:由撕裂或产伤引起,可解剖出肛门括约肌的断端给予缝合,效果良好。
4、排便时肛门疼痛
(1)肛裂: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临床上常见于大便时剧烈疼痛、便血、便秘、瘙痒等症状。排便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其特点是呈周期性排便痛。当有便意时,肛门舒张,疼痛开始;排便时,粪便冲出裂口,立刻感觉肛门内灼痛或刀割样疼痛,称为便痛;排便后数分钟或至10分钟,疼痛停止或减轻,称为间歇期,然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收缩,病人又感觉到剧烈疼痛。肛裂疼痛的程度,随着肛裂的大小和深浅的不同而有轻有重。这一期间的疼痛,常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使病人坐卧不安,十分痛苦,当括约肌痉挛而疲乏时,疼痛才逐渐停止。这是疼痛的一个周期,从排便-疼痛-缓解-疼痛的过程。以后又因排便或喷嚏、咳嗽、排尿等都能引起周期性疼痛发作。肛裂合并有感染时,疼痛更加明显。
(2)肛窦炎:一般肛门部微痛、坠胀,排便时因粪便压迫发炎的肛窦而致肛门部灼痛,常伴脓性或者黏液性分泌物外溢。
(3)内痔嵌顿:以胀痛、灼痛为主,多由于痔静脉曲张,血络破损,血栓形成,造成组织循环受限而脱出肛门外,无法回纳。
(4)外痔水肿:以坠胀、灼痛为主,表现为肛门边缘肿块、质硬、触痛明显。
5、持续性肛门疼痛
(1)血栓性外痔:有异物感,多伴有胀痛。由于肛周静脉血管破损,血块凝结而成血栓。在肛门外皮下出现圆形影结节。
(2)肛周脓肿、肛瘘继发感染: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疼痛持续不解,并呈进行性加重。
(3)直肠癌:早期无疼痛,后期肿块增大破溃,出现坠胀、隐痛,大便习惯改变。
治疗:
减轻肛门疼痛,必须要明确诊断,找到病因,及时针对导致疼痛的原因,给予恰当的治疗。
1、精神因素(包括神经性)
对精神神经因素引起的疼痛,首先要从心理上给予治疗,同时,适当给予维生素及安定类药治疗。对神经因素引起的肛门疼痛,如坐骨神经痛,要诊断导致坐骨神经痛的具体病因,从而解除病因,肛门疼痛也就会消失。
2、肠道感染、便秘和腹泻
运用抗生素或通便药等进行对症治疗,肠道感染、便秘和腹泻病情得到控制或治愈,肛门不会再疼痛。
3、肛门直肠周围感染或脓肿
及时切开引流或行根治术。
4、肛门疾病和肛门肿瘤
及时治愈痔、瘘、裂等肛门疾病,手术切除肛门肿瘤,肛门自然疼痛减轻。
5、减轻肛门疾病手术后所致的疼痛
(1)手术操作要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即在手术中要尽量减少损伤括约肌,减少钳夹和过多的剪切,以及摩擦创面。
(2)手术中要尽量放松肛门括约肌:在手术中要利用麻醉技术,使肛门括约肌充分放松,对肛门内括约肌挛缩、肥厚者,要充分松解。
(3)手术中要作好切口:手术中切口要足够长、宽,创面要平整,边缘要整齐,可使引流充分,创面刺激减少。
(4)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止痛剂:手术切口良好,感染及水肿均发生率低,但在手术后需服用适当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适当给予止痛药。
(5)少活动:必要时服用适量镇静药,减少活动,减少肛门伤口摩擦的机会。
预防措施:
预防肛门疼痛的发生,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控制辛辣烟酒,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如便秘可适当口服一些润便药,还可以温水坐浴,水温37~40℃较为适宜,每次20分钟,避免临厕久蹲。
本文是戢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