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卫东 三甲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Graves病甲亢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全攻略!

214人已读
1.webp (1).jpg

Graves病甲亢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全攻略!

Graves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物(ATD)、碘131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ATD治疗常常作为一线选择,起始剂量的制定,维持期的甲功监测及缓解复发风险,ATD的不良反应及妊娠期ATD的选择是内分泌科医生应该关注的重点。

01、Graves病的定义及药物治疗概述

Graves病是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升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引起高代谢症候群,包括心悸、多汗、热不耐受、体重减轻、焦虑、失眠、腹泻或稀便等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未经治疗的Graves病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骨质疏松症、代谢紊乱和不良产科结局。

常规的治疗包括ATD、碘131治疗、手术治疗。本文重点介绍ATD的应用,包括硫酰胺类(甲巯咪唑);可代谢为甲巯咪唑的卡比咪唑;以及丙硫氧嘧啶。

02、ATD治疗的起始剂量应用

甲巯咪唑

甲巯咪唑是非妊娠早期人群的一线药物,起始剂量可根据严重程度确定:

  • 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浓度为正常值上限的1.0~1.5倍时,剂量为5~10 mg/d;
  • FT4浓度为正常值上限的1.5~2.0倍时,剂量为10~20 mg/d;
  • FT4浓度为正常值上限的2~3倍时,剂量为30~40 mg/d。
  • 丙硫氧嘧啶

    丙硫氧嘧啶通常用于妊娠早期Graves病患者或甲巯咪唑不耐受者,其与甲巯咪唑的换算剂量为5~10:1。

    03、维持治疗期ATD的应用

    甲功的监测及维持治疗

    每隔4~8周监测一次甲状腺功能(起病早期可2~4周监测一次甲功),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改善,甲巯咪唑可调整至5~10mg/d,甚至更低的维持剂量。

    “阻断替代治疗”方案

    不建议常规使用高剂量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因为该方案所需的高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可能增加毒性的风险,且尚未确定明显的益处。

    04、ATD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一、过敏反应

  • 表现:过敏反应有轻微和严重之分,前者如皮肤瘙痒、皮疹、药物热等,后者如剥脱性皮炎。皮疹可见全身性或局部性,局部性皮疹好发于躯干。
  • 特点:多发生于治疗后的18~22天(中位数),相对多见于PTU(丙硫氧嘧啶)或高剂量MMI(甲巯咪唑,≥30mg/d)。
  • 处理方式:
  • 轻微变态反应无需停用ATD,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如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等。
  • MMI相关的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可重新评估后调整药量。
  • 轻微变态反应持续者,更换成另一种ATD。
  • 严重变态反应者需停药,选择碘-131或者手术治疗。
  • 二、消化道反应

  • 表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右上腹胀痛、乏力、纳差等,重症出现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
  • 处理方式:若症状严重或持续,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 三、粒细胞缺乏症

  • 表现:乏力、发热、喉咙痛等感染症状,指标严重下降时可能危及生命。
  • 特点:多发生于治疗后的13个月,发生率约0.2%0.5%,相对低剂量MMI,任何剂量的PTU更易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 处理方式:
  • 治疗前检查血常规,以便鉴别甲亢本身引起的粒细胞减少。
  • 治疗前3个月内规律监测白细胞数量,频率约每1~2周1次。
  • 中性粒细胞不低于1.5×10^9/L时,可减少ATD剂量,并口服升高白细胞药物如利可君、鲨肝醇等。
  • 指标轻度下降可以不停药,但需要使用促白细胞增生药物治疗。
  • 抽血见外周血白细胞小于3×10^9/L时,应考虑停药并加升白治疗。
  • 粒细胞难以回升及缺乏者,可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每日剂量为皮下注射3~5μg/kg,粒细胞正常时停用。
  • 无效时可考虑小剂量糖皮质激素(20~40mg/d),前提是细菌或真菌感染得到有力控制。
  • 发热患者及时行血尿培养、咽拭子、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寻找并清除感染灶。
  • 粒细胞缺乏者无菌隔离。
  • 四、肝损伤

  • 表现:肝酶升高、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坏死等。
  • 特点:多发生于治疗后的4个月内。肝损伤包括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损伤引起的肝酶升高甚至致命性肝坏死,均可见于MMI或PTU治疗。MMI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多见;PTU造成肝酶升高、肝坏死几率更高,而且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儿童甲亢患者给予PTU后比成人更易发生肝损害。
  • 处理方式:
  • ATD治疗前常规检测肝功能以便鉴别,在肝功能正常后方可用药。
  • 如有肝损害症状立即检测肝功能。
  • ATD仅引起肝功能轻度异常时,常无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不需停药,可减少ATD剂量继续治疗(若在使用PTU可转换为MMI),加用保肝药物,密切观察肝功能情况。
  • 肝损害显著(肝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或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上限2.5倍)时,立即停药并进行护肝治疗,每周监测1次肝功能至缓解。
  • 五、血管炎

  • 表现:多系统受累,如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呼吸衰竭、蛋白尿、血尿、贫血等肺肾损害表现。
  • 特点:随着ATD治疗时间延长,发生风险增加,而非治疗初期。常见于PTU治疗,少数见于MMI治疗。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PTU相关性小血管炎的影响。
  • 处理方式:

  • 一旦怀疑,应停用ATD。
  • 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 对于仅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而无系统损害者应密切随访。对

来源 医伟达内分泌在线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任卫东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