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盛景祖 人已读
脸上、脖子上长出了许多“小肉疙瘩”,隔了几天以后,“小肉疙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长越大、越长越多了。
这些肉疙瘩到底是什么?
最常见的肉疙瘩便是皮赘,医学上也称为“皮肤软纤维瘤”、“纤维上皮性息肉”,这是一种带蒂的良性肿瘤。
肥胖妇女常见,可能与妊娠糖尿病相关。皮损常呈丘疹状、丝状、带蒂状,肤色或暗褐色,针头大小和稍大,柔软,触之似囊样感觉,好发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临床分为3型:
①多发型:皱缩状小丘疹,质软,表面有沟纹,长1-2cm。
多发型皮赘
②丝状型:为针头到绿豆大小,是光滑细长柔软的丝状突起。
③袋状型:是单个口袋状肿物,根端呈蒂状,好像泪滴悬挂在皮肤表面,触之柔软,有小袋样感觉(如下图)。本病应与丝状疣进行鉴别诊断,丝状疣位于颈部、腋下,皮损呈疣状、丝状,角化质硬,组织病理显示疣状增生,并有棘细胞灶状空泡样变性,属HPV感染寻常疣范畴。
袋状型软纤维瘤
比较小的皮赘,可切除或剪掉,也可用电灼、冷冻或用三氯醋酸及纯苯酚烧灼。对较大有蒂的疣赘,可用手术丝线结扎疗法。如不治疗,大部分患者也可自行坏死脱落而不留瘢痕。
皮赘很容易与丝状疣相混淆。
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尤其是HPV-2型病毒。这种病毒感染后,会在皮肤上形成细小的丝状凸起,长度一般不超过1cm,顶端粗糙质硬,颜色通常与肤色相近或呈灰棕色。它们好发于眼睑、颈部、额头及腋下等部位,丝状疣一般不会瘙痒,不会疼痛,只长在一处,比如下图,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丝状疣:
虽然HPV感染主要与性传播疾病有关,但它不是性病。丝状疣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皮肤或黏膜传播,不局限于性接触。
丝状疣的治疗方法多样,通常根据疣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比如冷冻疗法,使疣组织坏死并自然脱落,小且分散的疣可用激光治疗或电灼术,刮除术或切除术: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或刮除疣体。外用药物可用维A酸乳膏、咪喹莫特乳膏等,但外用药起效时间慢,需要坚持应用一段时间。
记住,丝状疣千万不能揪,因为这是一种可通过皮肤接触而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一旦疣体破损,不仅增加感染风险,病毒还更容易接触到健康部位的皮肤,从而诱发丝状疣,到时候后悔莫及。
预防丝状疣主要是通过减少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传播和增强个人免疫力来实现,包括:
√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清洗个人用品,如毛巾、浴巾、床单等;
√ 避免共用物品:不要与家人或他人共用可能被HPV污染的物品,如毛巾、剃须刀、牙刷、指甲剪等;
√ 减少皮肤损伤:避免不必要的皮肤损伤,如抓挠、摩擦等,这可以减少病毒侵入的机会;
√ 避免接触疣体:不要触摸他人的疣体,也不要与他人共用鞋子、袜子等;
√ 防护措施:在公共淋浴间、更衣室、游泳池等地方,尽量使用拖鞋,避免赤脚行走;
√ 加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 及时治疗: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疣体,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避免病毒传播;
√ 避免刺激疣体:不要自行挤压或刮除疣体,以免导致病毒扩散;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