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性斜颈
肌性斜颈是一种由于一侧颈部肌肉(主要是胸锁乳突肌)发育挛缩,导致患者头部向一侧歪斜的疾病。
一、病因
1. 先天性因素:胸锁乳突肌先天性单侧挛缩、先天性颈部发育不良等,可能导致颈部力量缺失,无法支撑头部,长时间头颈不对称畸形,从而产生肌性斜颈症状。
2. 病理性因素:羊水少、异常分娩、胎位异常等原因,可能造成胸锁乳突肌损伤、血肿机化挛缩,进而引起肌筋膜挛缩等,产生肌性斜颈。
二、症状
1. 患侧胸锁乳突肌肿胀:患侧胸锁乳突肌区域可能出现肿胀、触痛或硬度增加。
2. 头偏向健侧:由于病变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额头部无法正常旋转至健侧,枕头只能向患侧偏斜。
3. 下颌转向健侧困难:斜颈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面部两侧肌肉张力不平衡,影响咀嚼肌功能,从而引起下颌转向健侧困难的症状。
4. 颜面发育不对称:长期的斜颈可能会导致脸部骨骼生长不均,尤其是下颌骨和颅底骨的发育会出现不对称。
5. 斜视:斜颈可能影响眼部肌肉的协调运动。
6.脊柱侧弯:斜颈可能导致脊柱侧弯风险增高。
三、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适用于一岁以内的患者。主要包括手法按摩矫治、热敷治疗以及沙袋固定等。轻柔地将仰卧位面部向上患者头部远端拉向健侧,并在夜间用沙袋固定头部尝试多次保持该体位15分钟。在推拿矫正过程中,手法力度可以逐渐增加,并建议长期坚持。
2. 手术治疗:对于一岁以上的患者,如果斜颈不能通过保守治疗矫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在锁骨近端切断胸锁乳突肌等,部分患者术后需要使用沙袋或支具对头颈部进行固定,并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主动锻炼。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
1. 孕产过程中注意:孕产过程中如有羊水少、胎位不正、产伤或难产现象,产后要注意观察孩子颈部情况。
2. 早期发现与治疗:肌性斜颈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小儿出生后到一岁之间。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头颈部姿势和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 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特别是对于受影响的颈部区域,以减少不适感并促进血液循环。
总之,肌性斜颈是一种需要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本文是罗应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