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马卫华
马卫华 副主任医师
滕州市工人医院 外三科

💉治疗腋臭~知识科普

2人已读

腋窝多汗症诊断及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皮肤慢病管理与健康促进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医美微创注射治疗学组为了规范腋窝汗液测量方法,提升 A 型肉毒毒素治疗腋窝多汗症的水平,由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皮肤慢病管理与健康促进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医美微创注射治 疗学组 组织专家们结合 2017 年发布的《多汗症及腋臭的肉毒素注射治疗专家共识》和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制订了本共识,为腋窝多汗症的诊断及 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1 腋窝多汗症

出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正常生理过程。多汗症(hyperidrosis)是指超过体温调节要求、汗腺功能障碍性的病理性出汗,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也可分为局部型或全身型。其中原发性局部多汗症最为常见。

腋窝既有丰富的外泌汗腺,也有顶泌汗腺分布。顶泌汗腺受内分泌影响,青春期才开始分泌活跃,当细菌与顶泌汗腺中的有机物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散发出特殊的臭味,故腋臭多在青春期开始表现出临床症状,患病率约为5.75%,大多有家族史。因此,本共识所指的腋窝多汗症(axillary hyperhidrosis),患者可能是原发性局部多汗症,也可能是腋臭,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2 腋窝多汗症的诊断


诊断腋窝多汗症时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相应的评估、检查,排除全身性多汗和继发性多汗。同时,需要结合多汗症诊断标准、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量表、腋臭诊断及分级、重量法测定腋窝出汗量等进行综合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

2.1 多汗症诊断标准 诊断多汗症需满足以下条件:⑴局部的、可见的、大量出汗,持续6个月或以上。⑵无明显的继发因素。⑶同时满足以下2种或以上的特征:①双侧相对对称;②初发年龄<25岁;③家族史阳性;④睡眠时停止出汗;⑤每周至少发作1次;⑥影响日常活动。

2.2 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量表 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量表(HDSS)通过患者的主观评价,判断患者多汗的严重程度。评分为1~4级,3~4级提示严重的多汗症。

2.3 腋臭的诊断及分级 本共识采用Park和Shin分级法进行腋臭的诊断与分级:0级为无气味;1级为仅在体力劳动后有轻微气味;2级为距腋部1米内有轻微气味;3级为距腋部1米外可闻及气味。

2.4 重量法测定腋窝出汗量 采用重量法测定可以客观评价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腋窝出汗量。患者在室温下静息5 min,双侧腋窝出汗量均≥50 mg,提示患者腋窝出汗严重。重量法测定腋窝出汗量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详见原文。患者在满足多汗症诊断标准的基础上,HDSS评分达到3~4级,在室温下静息5 min后,重量法测定的双侧腋窝出汗量均≥50 mg,即可诊断腋窝多汗症。

3 碘淀粉试验辅助确定腋窝出汗区域



碘淀粉试验可辅助确定腋窝多汗症的出汗区域,通过对腋窝区域染色提供直观的汗液分泌边界,协助确定汗腺分布及给药区域。碘淀粉试验可在汗液称量试验结束后立即进行 ,通过淀粉的颜色改变,确定出汗的区域及范围,辅助医师确定患者腋窝汗腺分布及治疗区域。 操作步骤 详见原文。

4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窝多汗症



4.1 治疗机制 由于外泌汗腺及顶泌汗腺的排泌都经由乙酰胆碱介导,而肉毒毒素可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因此肉毒毒素的作用导致了分泌腺的暂时性化学去神经作用,从而抑制汗腺过度分泌汗液。

4.2 适应症 ①原发性局限性多汗症;②腋臭;③针对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根据碘淀粉试验结果进行肉毒毒素治疗。

4.3 禁忌症 ①对A型肉毒毒素或制剂内的赋形剂成分过敏者;②注射部位感染或炎症;③神经肌肉疾病患者;④孕妇、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⑤伴有重大的全身性疾病或急性传染病;⑥避免在患者治疗前后2周内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或其他干扰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或肌肉松弛剂类药物。

4.4 治疗流程

4.4.1 药品准备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配置及储存方法详见原文。

4.4.2 注射方法

4.4.2.1 注射前准备 注射场所必须在医疗机构内,由接受过培训的专业医师操作。注射前可进行碘淀粉试验用以确定患者腋窝出汗区域。部分患者对疼痛较为敏感者可在注射前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采用局部麻醉。

4.4.2.2 注射A型肉毒毒素 选择合适的体位,使治疗区域充分暴露,治疗前需剃除腋毛及消毒,标定腋窝注射部位。常用的单点注射剂量为2.5~5 U,平均每侧10~20个注射点,50 U/侧,每次注射总量约100 U,皮内注射,注射深度约为2 mm,并与皮肤表面成45°的角度插入真皮层,斜面朝上,单点形成可见的暂时性苍白皮丘(小风团样改变)为最佳。

4.4.2.3 注射后处理 注射后冷敷5 min可减轻疼痛,患者在注射后应留院观察30 min,医师需要详细记录每侧的注射剂量、注射点和注射总量,并登记肉毒毒素产品信息。

4.5 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 患者通常在注射后1周内起效,表现为腋窝出汗量减少,疗效可维持6~7个月甚至更长。

4.6 补充治疗及治疗间隔 当前1次注射的临床效果减弱时,可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

4.7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出血等。注射后即刻采取冷敷,或后期加用热敷、活血化瘀外用药物等可以明显地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他常见不良反应还包括非腋窝出汗、咽炎以及流感综合征等。


3 总 结


A型肉毒毒素治疗多汗症起效快、疗效稳定确切、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除腋窝多汗症外,也可用于掌跖多汗症、会阴部多汗症、肛周多汗症、局限性多汗症等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如何减轻治疗时疼痛、延长有效时间、改进给药方式等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参与共识制定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马慧群(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宝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王亮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惠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方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冯燕艳(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晓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闫言(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许爱娥(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孙秋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忠(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李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祎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承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吴黎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余墨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林孝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房柔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赵月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侯淑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夏汝山(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曹存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龚子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鲁建云(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鲁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曾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温斯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赖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谭谦(南京鼓楼医院),戴叶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执笔者:李祎铭,李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马卫华
马卫华 副主任医师
滕州市工人医院 外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