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篇
发表者:李朱斌 人已读
小猜想
爱因斯坦在晚年致力于研究宇宙大一统理论,感叹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这样复杂深奥的宇宙竟然能被人类这种生物理解一二,这件事情本身也很奇怪,就像“上帝”留照在地球人间的“指纹”,大到无穷之宇宙,小至雪花,毛细血管甚至细胞膜蛋白分子,似乎都能找到这样的上帝指纹。
1973年,伯努瓦·曼德勃罗首次提出了分形几何的设想,让这一理论在后来成为了现代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曼德勃罗集合-“上帝指纹”,为什么曼德勃罗集合能够做到乱中有序?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答案。”自相似性“,分形就好像是人类解开一切复杂谜题的密码锁,告诉你不论这宇宙再大、结构再复杂,到最后都会与你身体中的毛细血管表现出相似之处。
我们目前的生物学研究还只能停留在“死物”的研究上,蛋白质的表面是2.4维的,蛋白质的骨架是1.3-1.8维(引自《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 》P163)基础代谢率基本上只和体重有关,基础代谢率正比于体重的3/4次方
分形(Fractal)是一种具有自相似特性的图形,即在不同尺度上都呈现出相似的结构。分形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学、混沌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分形具有无限复杂的几何形态,但它们都具有自相似特性。分形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分形维数、具有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性、具有无限的细节。在数学中,分形可以通过递归生成方法、迭代函数系统(IFS)等方法构造。常见的分形图形有:曼德布罗特集、朱利亚集、谢尔宾斯基三角形、科赫曲线等。
肿瘤脉管系统的分形维数为1.89±0.04,而正常动脉和静脉的分形维数为1.70±0.03。FD 越高,表明脉管系统的粗糙度和复杂性增加。分形维数 (FD) 是复杂度的统计度量,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们对于微循环依然没有准确的认识,因为混沌这种乱中有序,即可知又不可知,现今的构建的复杂系统也只是混沌边缘。
微循环只是为癌症一个因子,癌症可以表征为多重分形结构,因此癌症是复杂的,适应性的,难以治疗的。
猜想:现今所有抗癌策略都是降维-“分形维数”,如化疗,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有效是降维的结果,耐药是 FD 增加的结果。
本文是李朱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