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马宏光 人已读
甲状腺癌科普:发病率、治疗手段及术后复发风险预测
一、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在中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6年,中国甲状腺癌的标化发病率从1.4/10万人年上升至14.65/10万人年。目前,甲状腺癌已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尤其在女性群体中更为常见,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列前五。
二、甲状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
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等,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1. 手术治疗:手术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甲状腺全切除术、近全切除术及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和周围重要结构。
2. 放射性碘治疗:主要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通过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被甲状腺组织摄取,释放β射线杀灭癌细胞。
3. TSH抑制治疗:通过使用甲状腺激素抑制TSH的分泌,从而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TSH抑制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三、甲状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检测与预测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复发率可达14%至30%,且约66%至80%的复发发生在术后10年内。因此,准确预测术后复发风险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至关重要。
1. 检测手段:
•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检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复发迹象。
• 血液标志物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是常用的血液标志物。术前或术后Tg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复发风险。
• 基因检测: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中的应用逐渐增加。例如,cfDNA甲基化检测可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无创诊断和复发风险评估。
2. AI助力预测复发风险:只要患者提供以下信息,就能快速测算出甲状腺癌复发风险。
是否有局部或远处转移(是/否):
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是/否):
是否有血管侵犯或微血管侵犯(<4处为否,≥4处为是):
碘 - 131治疗后全身显像是否未见甲状腺床外摄碘转移灶显影(是/否):
是否合并少量淋巴结转移(≤5枚微小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0.2 cm为是,否则为否):
是否有镜下甲状腺外侵犯(是/否):
病理检查发现的转移淋巴结数量(输入数字):
转移灶最大直径(输入数字,单位cm):
是否BRAFV600E突变阳性的甲状腺腺内乳头状癌(直径1~4 cm)(是/否):
淋巴结转移率(LNR)(输入数字):
是否为多灶性(≥3个病灶)(是/否):
是否有淋巴结外侵犯(ENE)(是/否):
是否显微镜下切缘阳性(是/否):
是否有肉眼可见的甲状腺外侵犯(是/否):
是否有肿瘤残留或远处转移(是/否):
全甲状腺切除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是否持续较高(是/否):
是否有高危遗传背景(是/否):
是否有多区域淋巴结转移(如中央区+侧颈区)(是/否):
这些信息在患者的病理报告和手术记录都有,复印病理报告和手术记录,网上咨询上传信息就可以测试。
四、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预防建议
1. 规范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肿瘤残留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2. 术后密切随访: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血液标志物检测等,及时发现复发迹象。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复发风险,制定个性化的TSH抑制治疗方案。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减少复发风险。
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较高,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科学的术后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甲状腺癌,提高对这一疾病的重视和防治意识。
本文是马宏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