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学军 三甲
孙学军 主任医师
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 普外中心

成人特发性巨结肠诊治体会(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4301人已读

成人特发性巨结肠手术治疗体会

孙学军韩刚 刘海涛

[关键词] 特发性巨结肠 外科手术

特发性巨结肠是后天的,临床比较少见,文献对此病报道不多,由于临床医师缺乏认识,常常容易误诊或漏诊。我院2004年3月~2012年1月共收治特发性巨结肠5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8~58岁,平均36岁;临床表现: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腹胀、腹痛,尤以便秘、腹胀为主。2例有在慢性肠梗阻的基础上并发急性梗阻,在外院行结肠切开减压手术。病程5~36个月,平均14个月。4例4~6天排便1次;1例7天以上排便1次。5例长期服用缓泻剂,1例无明显效果。5例均行纤维肠镜检查,在不同部位见狭窄肠段,近端结肠明显扩张。术前腹部透视,5例均见结肠扩张并积气,1例可见小气液平。5例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病变部位:位于升结肠2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2例。

1.2手术方式

5例均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择期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2例,降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2例。均一期切除吻合。

1.3结果及随访

5例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扩张肠管平滑肌肌间散在肠壁神经节细胞,细胞数明显减少。随访时间0.5~3年,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大便通畅成形1~2次/d。

2.讨论

特发性巨结肠是肠段直径不断扩展而具体病因不明的后天获得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顽固性便秘,表现为部分结肠或全结肠扩张,扩张的肠段运动迟缓,转运粪便功能下降,导致慢传输型便秘。特发性巨结肠临床上多有长期便秘表现,也可以因出现肠梗阻、肠扭转、肠穿孔等急腹症表现。具体发病机制未明,肠平滑肌细胞功能及结缔组织成分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1]。可能与环境、饮食、炎症、创伤、某种寄生虫、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2]。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症状和体征等与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常容易误诊。如何对两者进行有效的鉴别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病特点结合相关文献对其鉴别要点总结如下[1]:⑴、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属于先天性疾病,而特发性巨结肠为后天性;⑵、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无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病变肠段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高,组织化学检查阳性;而特发性巨结肠结肠传输缓慢,可以测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组织化学检查阴性;⑶、特发性巨结肠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有散在神经节细胞,而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狭窄肠段则无神经节细胞。

对特发性巨结肠患者可先行内科治疗,约50%患者有效,如内科治疗失败或发生肠扭转等急腹症时需要手术治疗[3]。也有文献报道特发性巨结肠对药物治疗及非手术干预效果不佳,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的范围应包括扩张的肠段及与其相邻肉眼正常的部分肠袢。若扩张的结肠壁未累及直肠则单纯结肠切除术就以足够,包括结肠次全切除和阶段性结肠切除;反之则需行直肠结肠切除术[ 4 ]

体会:①提高对特发性巨结肠的认识,对于成人腹痛腹胀,慢性顽固性便秘,有部分结肠或全结肠扩张的患者,要考虑到特发性巨结肠的可能。②因急性肠根阻手术患者,术中怀疑为特发性巨结肠者,不能单纯行结肠切开减压术,可以行术中肠道准备切除该肠段,或造口后二次手术切除。③择期手术患者,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是完成一期肠切除吻合的保证,术前一周进流质饮食,口服液体石蜡及硫酸镁溶液和甲硝唑、输液治疗,术前肠道准备满意。5例均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未发生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④至少切除远端狭窄肠段5~10cm,至肉眼见正常肠段。


作者单位 261021 山东潍坊 解放军第89医院普外二科(孙学军、韩刚、刘海涛);

孙学军
孙学军 主任医师
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 普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