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许张民
许张民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山西 骨科

骨折后康复的三大致命误区,你中招了吗?

3690人已读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遭遇骨折后,真的需要一百天卧床不动吗?

不!

需!

要!

晋煤集团总医院骨科许医生温馨提示:这是前人的老旧过时观念给现代人的误导。

骨折之后长时间卧床,不运动,不仅不利于骨折恢复,反而容易使人体质更加虚弱、情绪低落、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发生血栓等并发症,轻则影响日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生命在于运动”!国际医学上已普遍认识到,骨折后患者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


下面是骨折后康复过程中常见的几大误区及不良后果,许医生一一为您盘点:

误区1:按摩或热疗可以止痛化瘀。

后果:引起肿胀,加重损伤,骨折移位

对于骨折或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许多亲朋好友出于关心,会在局部进行按摩或做些热敷,误认为这样可活血化瘀止痛。但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病人受伤处异常肿胀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甚至导致骨折移位加重,为后期治疗增加困难,甚至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并可能危及肢体安全。

事实上,一般受伤后24小时内,较大手术后72小时内,是不宜在创伤局部按摩和热疗的。因为此期是急性炎症水肿期,创伤局部揉按和热疗不利组织修复,会影响下一步的治疗。在急性创伤后应立即制动,做些冰敷,送到医院,由医生予以专业的处置,如冷疗、患肢抬高,牵引治疗等。必要时手术治疗。

误区2:石膏固定应当不动

后果:带来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延缓,肢体功能减退,肿胀消退慢

骨折患者的初期重要治疗步骤是固定,无论是石膏或支具固定,是为了利于骨痂生长。石膏固定是最常用的外固定方式。许多人误认为石膏固定就是不能动。这也是非常不正确的。

许医生提醒患者,由于长期制动,也可带来诸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处骨痂生长缓慢甚至不愈合、血栓等并发症。因此,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好后,未固定部位一定要遵照医生指导适度活动。如:前臂骨折,可以采用“握拳—松手—握拳”的方法活动;下肢骨折,需进行“踝泵”练习,脚腕向上勾、向下勾,如此反复。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对于获得充分内固定的患者,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患处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训练。

误区3:骨折病人最好长期卧床

后果:导致血栓,甚至有致死风险

“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需卧床静养”是句老话,也是人们对骨折问题最大的误区。“骨折或手术后是需要相对制动的,但不等于人们误认为的完全不动。”专家认为,尤其是年老体弱的骨折患者,往往因体弱更加缺乏运动,这都可导致一系列的卧床并发症。有一个髋部的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被骨科医生形象地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就是因为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许医生再次指出,骨折后长期卧床,活动少,身体需求量降低,饮水少,进食少,很多并发症由此而来:血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褥疮、肺栓塞、心肺功能下降等是最多见的,另外长期卧床,患者会食欲下降、便秘等。另外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无力,引起体质虚弱、痛阈下降、情绪低落等,从而影响恢复。在这些并发症中,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致死率也高,早期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踝泵练习、手抓握练习、肘关节屈伸练习、腰背部肌肉练习等根据不同受伤部位采取不同的肌肉主动收缩训练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预防了血栓,身体需求量增加,进水进食增加、营养状况也会改善,心情也会随之放松,信心也会增加……。

总之,现代医学认为骨折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简单的接骨术。在治疗过程中,系统康复对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骨折或手术后,不可盲目偏信以往经验,应遵从骨科医生或康复医生的专业意见,在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运动和治疗。

许张民
许张民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山西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