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 ,是源于施万细胞的肿瘤。喉神经鞘瘤临床上较为罕见。New和Holinger分别在722例和1 197例喉良性肿瘤中仅发现1例喉神经鞘瘤。该瘤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中年发病率高,平均40岁,女性约2倍于男性。关于其来源,多认为来源于喉上神经内支或喉上神经支。
肉眼观肿瘤有完整包膜,质实,旱圆形或结节状,常压迫邻近组织,与其发生的神经粘连在一起。切面为灰自或灰黄色略透明,切面可见旋涡状结构,有时还有出血和囊性变。镜下,肿瘤有二种组织形态。一型为束状型(Antoni A),细胞细长,梭形,境界不清,核长圆形,互相紧密平行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另一型为网状型(Antoni B),细胞稀少,排列成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以上两型结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肿瘤中,其间有过渡形式,但多数以其中一型为主。
喉神经鞘瘤小时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出现类似“慢性咽喉炎”之症状,如咽部异物感、咽痛、声音嘶哑甚至吞咽及呼吸困难。喉镜检查可见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光滑、质韧、色淡红,粘膜覆盖完整。肿瘤多位于杓会厌襞后方或突入梨状窝,向内可遮蔽假声带、声带而使声门裂变窄,向外可突出于颌下,向后可与喉咽后壁接触。肿物压迫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可发生声带运动障碍。
确诊需依据病理检查,术前确诊较难。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根木方法。喉部较局限的肿瘤一般按照喉部常规手术进行,以支撑喉镜下创伤小,视野清,操作简便,切除彻底为首选。对邻近或累及喉咽部者,取颈侧切开为好,可避免损伤喉部,肿物有包膜,一般交易分离,术中出血不多。在分离瘤周或切肿瘤时,应尽量保护起源神经,保留神经失败时,尽可能修复缺损神经,也可尝试吻合或神经移植等补救方法。另外,还应强调手术中要保证喉腔粘膜的完整,防止创而肉芽组织增生,避免发生喉狭窄。
本文是葛俊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