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昭玲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尤昭玲教授辨治不孕症“病、证、期、时” 模式浅析

发表者:尤昭玲 人已读

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尤昭玲教授,在诊治不孕症过程中,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之优势,借助基础体温、阴道B超、内分泌等现代检测技术审病求因,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析,结合病证、卵泡发育的时空特征及子宫内膜的消长规律,抓住肾藏精、主生殖这个根本,分期论治,择时用药,经多年临证体验,反复实践融练,渐成独特的、具备时空思维特征的、以 “病、证、期、时” 为核心的诊疗模式,验之临床,效若桴鼓。笔者作为重庆市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对象,有幸在国家名中医传承室“尤昭玲妇科工作室” 随师门诊,受益匪浅,现将个人对此模式临床运用的领悟总结如下,以餐同道。

1.“病、证、期、时” 模式学术渊源

1.1 病、证结合诊断模式

病与证是西医和中医运用不同的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人类疾病过程的认识和概括,其研究对象都是人类的疾病过程, 因此二者之间必然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病有种别, 证在不同病种中表现出差异性, 使证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动态演变规律及诊断与治疗因病种而异;证有型别, 病在不同个体或不同时间地点或不同发展阶段而表现出不同证型。病、证的这种互因互变, 对疾病实质的把握也随之而变。

“病证结合”模式论治思想源起《黄帝内经》,书中记载的十三方,是在明确病因病机与药性功用的基础上的一病一方的治疗格局, 可以说是经验用药基础上的辨病论治。东汉张仲景继承开创了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伤寒杂病论》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篇名, 是“病下系证, 证下列方, 方随证出, 随证治之”的格局, 最大特点是以病为纲、以证为目, 按病用药,专病、专方、专药,体现出病脉证并重的辨病辨证治疗思想。宋、金、元、明、清时期,辨证论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疾病诊治的核心,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朱肪《南阳活人书》: “ 因名识病, 因病识证, 如暗得明, 胸中晓然, 无复疑虑, 而处病不差矣。” 体现了先辨病后辨证的诊疗思想。以后, 病名分类逐渐系统化, 证候逐渐完善, 以病分类、病下分证的体例逐渐延续下来, 更明确地体现出辨病辨证、病证结合的治疗思想。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 西方医学传人中国,既冲击了中医传统辨病论治的地位,也启发了中医辨病思维,汇通各派医家由此而创造性地探索出衷中参西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张锡纯推崇西医断病, 中药治病,显示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施治疾病的模式[1]

老师精研经典,博览群书,除掌握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外,还钻研了西医妇科诊疗技术及治疗进展。在临床实践中,她主张中西医相关学科的融汇、贯通,运用西医的观念审视疾病,以中医的手段和方法诊治疾病,以临床为根,传承为本,创新为魂,不拘于古,放眼在今,达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把疾病病理生理变化辨识与中医整体辨证相结合,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如内分泌检测、B超、基础体温、宫腹腔镜等,在传统中医宏观辨证的基础上,对妇科疾病各证候内在的生理、病理变化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病情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增强诊断治疗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总结出客观的、准确的、可重复的、量化的临床疗效。

1.2 期、时结合治疗模式

“期”即是分期治疗,“时”是择时治疗,二者均属时间治疗学范畴。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只有在时间和空间内才能完成。人是时空生物的一种,时空运动导致了人体脏腑自然信息的规律变化并制约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周代早期的自然哲学《周易》对中医空间时相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运用天人相应一体观把阴阳时序周期变化与生物的生长化灭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还以八卦变化反映四时、八节、十二月的阴阳消长规律,了解人体阴阳气血变化,这些时空与万物化生关系的思想,对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有着深刻影响[2]。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等中医经典和古籍中均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关论述及相关内容,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运气学说等,而这些学说都是对时空的具体体现的阐述,阴阳、五行和运气的实质、属性及其表现形式都是时空,因而中医学的实质就是时空学,其精髓就是不同的时空的体现、发展、制约、平衡与转化。纵观《黄帝内经》,自始至终,都以时空理论为依据,阐释医理,确定诊断、治疗和施药等的法则。中医认为时间、空间是统一的。产生这一统一性认识的根本原因在于时间和空间均与阴阳的消长盛衰变化相对应,同时“时空统一观”对指导临床诊断辨证、治疗、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因时制宜”、“择时而治”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治疗作用,目前已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老师在治疗不孕证的过程中,针对引起不孕的病因病机,结合卵泡发育的时空特征、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生理功能及对卵泡生长发育、排出的时空调控机制、月经周期中阴阳的气化、消长转化规律等,抓住肾藏精、主生殖这一关键环节,借助基础体温、阴道B超等检测技术,结合胞宫藏泄有度,经泻有期的特点,分期治疗,标本兼治。在月经期以治疗盆腔、子宫及附件的原发痼疾或病证,使痰湿瘀血热毒等顺月经依时而下,以改善着床环境;在卵泡生长期以改善卵巢功能,助泡养膜为主,提高卵泡的数量和质量为目标。同时针对卵泡生长速度慢者,在卵泡期择时综合治疗,促成“的候”,指导患者乐育助孕[3]

2.“病、证、期、时” 模式在不孕症的具体运用

2.1以病为纲,审病求因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从经文可知,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控制和调节女子的月经和孕育,与现代医学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的调节功能极为相似,任何一环节出现病变即可导致不孕。不孕症的病因复杂多样,正如《女科经论.卷二.嗣育门.妇人不孕病情不一论》薛立斋曰:“亦有六淫七情之邪伤冲任,或宿疾淹留,传遗脏腑,或子宫虚冷,或气旺血衰,或血中伏热,又有脾胃虚损,不能荣养冲任。更当审男子形质如何。有肾虚精弱,不能融育成胎;有禀赋原弱,气虚血损;有嗜欲无度,阴精衰惫。各当求原而治,至大要则当审男女尺脉。。。。。。。”。因此,老师认为对于不孕症患者首先是查找不孕的病因,弄清导致不孕的基础疾病和相关因素尤为重要。老师精于临床门诊病历的研究与设计,制定多种疾病的电子病历,采集病史和相关数据,每一个病历均设计女性生殖图谱,将疾病的相关信息以不同图案标识出来,使病历信息数字化、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分析病情、与患者交流、指导学生和总结提炼。通过询问病史、详查体征,结合相关现代医学检测结果,如基础体温、女性内分泌6项及甲状腺功能、阴道B超、HSG、免疫检查、配偶精液检查等,围绕涉及生殖轴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影响妊娠的每一个环节,对垂体、卵巢功能、输卵管、子宫及盆腔内环境、甲状腺、免疫性因素及配偶存在的基础疾病及影响孕育的因素进行查找,如输卵管是否存在有阻塞、不畅、粘连、积水、结扎、切除、整形等因素,是否有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巧囊、囊肿、手术史、打孔、穿刺、卵泡长速慢/快、扁卵泡、内膜薄、内膜厚、卵泡数量少/多、卵泡位置居中、卵子质量差、胚胎质量差等卵巢功能不良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存在;是否有引起卵巢低反应的因素如年龄大、早衰、手术史、EMS等存在;是否有子宫发育不良、肌瘤、畸形、内膜薄、内膜厚、内膜炎、内膜息肉等。对以上各种存在的因素及问题进行排序,综合分析作出疾病的诊断,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评估自孕率、宫外孕率、流产率及试管孕率和流产率等。通过自孕率和试管孕率的比较,将相关情况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让患者对自己的不孕原因、后果及今后治疗手段和方式的选择知情,得到患者的理解与全力配合,让患者克服不孕的心理障碍和缓解不孕的焦虑情绪与压力,树立康复的信心。

2.2四诊合参,整体辨证为目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独特的诊病方法和手段。《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老师非常重视传统诊法,以此判断脏腑经络气血情况、妇科疾病及卵巢功能。“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在四诊中居于首位,是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的诊断方法,正如《丹溪心法》云:“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斯以知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老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对妇科的望诊研究颇有见地,通过望形体、神、眼、人中、面、舌、皮肤、毛发、鱼际等以判断卵巢功能和体内气滞、痰浊、瘀血等邪气的情况,其中以望眼、望舌、望鱼际为特色。老师精于望眼辨巢,根据《灵枢·大惑论》记载:“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将卵巢功能与中医的“五轮学说”相结合,认为肾主生殖,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卵巢功能的盛衰直接反映着五脏精气的盛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眼睛局部的变化可间接反应卵巢功能。卵巢功能低下见血轮锐眦、内眦呈青褐色,外侧可见癍块或癍点;气轮白晴均匀性充血,泪水汪汪;风轮外缘呈放射状,黑白交融;水轮无神、无光、忧郁。通过观察手的相关部位的气色、形态、润泽、干枯等变化可判断卵巢功能,根据手八卦图分布与脏腑的对应情况,掌面底部候肾病,大鱼际候肝病,如丰满、皮滑、肉软、色泽明润为健康;以凹陷、肉薄、肉硬、粗糙、青筋暴露、纹理散乱、无光泽、颜色苍白或晦暗、疼痛或不适感为有病。如大鱼际青紫,往往伴手掌冰凉,盖青色为厥阴风木之色,肝胆之色,主寒证、痛证、瘀血,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甚则呈青紫色,均提示宫寒、卵巢功能不良。导师亦认为皮肤很皱,如枯柴般,青筋突出,布满皱纹像老人手,均提示卵巢功能不良。望舌,曹炳章《辨舌指南》云:“辨舌质可辨脏腑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导师认为舌诊在妇科望诊中颇为重要,尤以舌质、舌体更有诊断价值。舌质淡或胖嫩,舌边有齿痕,苔腻,此为阳虚痰湿盛,见于卵巢功能不良;或舌体瘦小,此为血虚、阴精不足之征;舌质红而干,少苔有裂纹为阴虚内热;舌青紫黯甚有瘀点、瘀斑,多为气郁血滞,瘀血内阻;或全舌泛现浅蓝色,多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之表现;如为深蓝兼紫色,苔腻,多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证存在;或舌淡黯不荣润者,则主肾虚,为肾气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之故,以上均提示卵巢功能不良。此外,观形体之胖瘦,可知体质之强弱,五脏之偏盛偏衰,痰湿瘀血之蓄积情况;望面之润泽、干枯、色或红或暗、或暗斑或痤疮等,可知卵巢功能。

老师除了望诊外很注重问诊,问诊内容系统全面,除询问现病史、月经史、孕产史、诊治经过、手术史(盆腹腔、甲状腺、乳房等),还包括职业、家族遗传等情况;功于切诊,切脉以判断妊娠结局,切腹部及肢体之脂肪厚薄,以知妊娠之难易;闻其身上体味和服饰异味,则知对妊娠的影响。总之,“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整体审察”,以确定脏腑经络气血的病变性质,作为妇科疾病辩证施治的依据。

每种疾病都有其各自的发展趋势,对不孕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各不相同;它决定了证的特殊性,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随着疾病的演变,气候、饮食、情绪、体质、治疗措施等不断变化而相应出现动态的证。它反映了在病程中不同时点机体对不同病理变化的整体反映状态,具有一定动态时空性,因此从时间上,只有把证放入病中才能更好地体现时间性及动态性。对不孕症辨证方面, 老师运用中医整体观,把微观辨病与宏观辨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关注证候的“动态时空性”,在以病为纲下,综合四诊及现代检测资料进行辨证,得出不孕症的证候规律,病证得到有机融合。针对不孕病因的复杂多样,老师常综合运用病因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体质辨证等辨证方法,以明确不孕的病因、病位、病性、脏腑及预后转归,其证候多为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痰浊、湿热、瘀血为标,涉及的主要脏腑为肾、脾、肝、心。常见证型为肾虚型(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阴虚、肾阳虚)、脾肾两虚、肝肾亏虚、肾虚肝郁、肝郁血瘀、湿热蕴结胞宫、痰瘀阻滞胞宫、冲任虚、热、瘀等,为定位、定期、定时治疗提供依据。

3.分期论治

分月经期和卵泡生长期治疗。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下,围绕引起不孕症的关键环节及孕育的不利因素,如卵巢功能、子宫着床环境、盆腔环境、输卵管因素等,结合时空多维概念,弄清病程的阶段性,注重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分清矛盾的主、次和“标本缓急”,再围绕主病(症)论治,确立基础方,一病(症)一方,随证加减,在遣方用药中,充分考虑体质因素、年龄因素,利用传统中药学、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对基础方进行药味加减。

3.1月经期治疗

主要在行经期1-6天,胞宫气血由满而溢泻渐至空虚,肾气天癸相对减弱,是阴长阳消之时,此期是调经、种子、消的基础阶段。针对原发痼疾或病证,以辨证治疗导致卵泡发育异常的各种痼疾、障碍、瑕疵等为主,以调理气血,因势利导,使胞宫脉络通畅、盈满之血依时而下进行辨证治疗为辅。调治定位在病症所涉及的脏腑、经脉及部位,重视肝、心二脏。因肝藏血而主疏泄、为调血理血之脏;心主血,为胞宫脉络所络系之脏。遣方用药,如为月经不调、闭经或痛经等,常用逍散作底方加减; 如有郁热,用丹散作底方加减;内膜炎或输卵管炎性疾病,据病证主要特征在各自主方中选用金银花、连翘、地锦草、透骨草、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清热解毒利湿,以消内膜和输卵管炎症;选路路通、泽兰、荔核、刘寄奴、鸡血藤、红藤等化瘀通络,以疏通输卵管;赤小豆、薏苡仁、连翘、夏枯草、虎杖等消散输卵管积水与积液;白芷、皂角刺托毒排脓、消盆腔积液。对于积,如为子宫肌瘤,常选加神曲、山楂、生麦芽、珍珠母、生牡蛎、土贝母等消散肉积;子宫内膜息肉,常选加乌贼骨、珍珠母、生牡蛎等;卵巢囊性肿瘤,常选加土茯苓、土贝母、泽兰、泽泻、路路通、荔枝核、桔梗等化湿消痰散结。 选择配以成药金凤丸、或盆炎丸等有效解决月经量异常、痛经和宫寒等问题。选耳穴内生殖器、盆腔、心、肝四穴,按压2次/天,5~10分钟/次。此期以治疗痼疾,改善着床环境为目的[3]

3.2卵泡生长期治疗

治疗重点在于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排卵。对病人进行必要而系统的西医检查,如妇科常规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卵泡的监测、预测排卵日,以此作为锁定治疗时限、监测及评价优质卵泡培育进展的标杆,及时判断是否排卵和妊娠,以确定治疗周期的定位。恩师通过阴式B超监测所得卵泡的多少、形态、位置及内膜厚薄、分型等信息,结合基础体温分析所得卵泡的生长速度、黄体期的长短等信息,遵循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的时空规律,捕捉生长卵泡,结合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月经周期的时空调控机制, 抓住肾主生殖这一关键环节,中医治疗的切入点是为生长卵泡提供必备的精微物质,促进其具备生长、发育、逐渐成熟的潜力,为优势卵泡的迅速增大提供必备的精髓液质,促进成熟卵泡排卵柱头的形成,使卵泡具备球形、充满卵泡液、弹性好的三维特征,从而完成排卵。

治疗的时间在月经周期的第7-16天。治疗定位在脾、肾,以益肾健脾,暖巢增液,宣散脉络,助泡养膜,促泡速长为调治原则。因卵泡生长源于、依赖于先天肾之精津禀赋与供养,需后天脾胃水谷精微液汁的充填与滋养,泡要速长,膜要柔韧,亦需脾肾津髓充养;泡欲成柱,非通经活络之品速达,需冲任、胞宫脉络及缠脉、孙络气顺血畅,方能凸突离巢而出。常以石斛、沙参、莲肉、山药、百合、玉竹、黄精、首乌、桑葚子、菟丝子等滋肾填精之药以助泡成形;以覆盆子、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等温肾阳之药暖巢、化气,为阴转阳(排卵)奠定基础;以三七花、胎菊米、代代花、绿梅花、月季花、木槿花、百合花等花类药物以宣散,使冲任气血流通,以改善卵巢血供,促进卵泡成熟与排出。促排卵时不宜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嗜血通络之药,以免伤卵动血。如排卵期出血常用荆芥、旱连草、百合、白茅根等。内膜薄,重视补脾兼以补肾,常用莲肉、山药、黄精、首乌、肉苁容、补骨脂等。并配以成药如金凤丸、定坤丹,以解决卵泡生长宜暖、需量、适散等问题。此期注意药食禁宜,因卵泡生发长养,需迅速增大,顺势凸突,破膜而出,故禁食酸涩收敛和寒凉之品,如乌梅、山茱萸、旱连草、锁阳等;宜食虾皮、鸽肉、乌鸡、鹌鹑肉及蛋类。并给以辅助治疗:一是服用石斛鲜汁,以鲜铁皮石斛2~3根榨汁,或加鲜桑椹4颗榨液,1次/天,100ml/次;二是耳穴贴治,选贴心、肝、肾、脾四穴,按压1~2次/天,5~10分钟/次,以助卵泡生长。

针对异常卵泡发育的6种不同表现,恩师总结出增泡、灭泡、加速、减速、调泡、促泡辨卵调泡六法。针对卵泡发育与月经周期时限、子宫内膜三者的不协调性,从卵泡的数量、大小、形态、速度、位置及内膜的厚、薄,决策施治时是舍泡从膜还是舍膜从泡,或泡膜兼顾,需要病症结合,整体辨证施治,协调泡膜。

4.择时用药,乐育助孕

择时治疗是在卵泡期,根据卵泡的生长时空特点和女性月经节律的生理特点,结合卵泡发育异常及月经节律失常的病理、胞宫气血阴阳盛衰的变化等而选择最佳时间给予综合治疗。《素問·六節藏象論》“时立气布......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及《济阴纲目》中在调经种玉汤方后记有:“临卧时服,待经至之日起,一日一剂,药尽经止”就是择时治疗的最好例证。前人早已观察到在一月一行的正常月经中,有一日与现代所说的排卵期相似的“氤氲之候”,对于有孕求的卵泡长速慢者,恩师常在特定时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促成“的候”,指导患者乐育。对于PCOS患者,一是在月经周期第5至第9天,每天晚上9点以后服用氯米芬50mg或来曲唑2.5mg以促进卵泡的生长;二是在月经周期第10天监测排卵,进行排卵期的预测,然后择时治疗。不同时期的卵泡生长速度不同,直径超过10mm的生长卵泡每天以1mm左右的速度生长。直径超过15mm的优势卵泡,每天增长速度为1.5-2.0mm生长。超过18mm的成熟卵泡排卵后方有受精能力,卵泡在20mm左右排出时受孕成功率最高。当卵泡在20~22mm时,当日、次日各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0U,以促进卵泡成熟及排出。三是由于排卵后卵子的最佳受孕时间为12小时,故嘱咐患者注射HCG的当晚,保持良好心情,夫妻连续两天各同房一次,以提高受孕机率。四是配合食疗,主张药补不如食补,药疗不忘食疗。根据卵泡发育异常和兼并症情况, 在月经周期第5和第9天用暖巢煲(黄精、山药、乌鸡50g等)煲汤; 于第7天和第10天,用养泡煲(石斛、黄精、山药、莲肉、百合、乌鸡50g等)煲汤,1次/天; 于月经周期第1~16天用金凤煲(金凤丸20粒、山药、黄精、乌鸡50g等)煲汤,1~2次/周。以上三个食疗煲根据具体情况在月经同一周期单用或两种分不同时间间隔使用。

5.验案举例

刘某,女,29岁,住长沙市四方坪。

初诊(2012-12-23):以继发不孕10年,IVF-ET失败 3次,中医调理后欲第4次IVF-ET”就诊。月经13岁初潮,周期28天,经期5-6天,经量正常,色暗红,有大血块,轻度痛经,乳房胀痛,白带正常。自孕2次,人流2次,末流2003年。自述于2006年行腹腔镜通液,子宫正常,一侧输卵管通而不畅。2007年行腹腔镜输卵管整形。2012.10.31行宫腔镜检查,见内膜薄,双管开口可见。2011.12.15,测定女性激素6项及TSH 、CA125值正常。2012.3,在本市某院IFV-ET,用拮抗剂方案,取卵15个,受精5个,移植2个,冻胚3个,移植后40天停育清宫;2012.9,移植冻胚3个未着床;2012.12,用短效长方案取卵17个,受精为0。2012.9 分别于C9、C12、C16监测排卵,子宫39*30*38mm、41*31*39mm、43*32*40mm,内膜8.7mmIII、8.8mmIII、10.0mmIII,左卵巢28*17*24mm、28*19*25mm、28*19*25mm,右卵巢32*21*27mm、32*22*28mm、32*22*28mm;C12右卵巢卵泡12*10 mm和 10*10mm,C16右卵巢卵泡17*14mm。2011.12.20 配偶验精提示弱精。末次月经2012.12.21,经量可,色暗红,有血块,经行第一天小腹疼痛明显,腰酸,饮食如常,二便调,望诊形体中等、五轮、鱼际正常。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弦。不孕及IVF-ET失败原因分析:1.卵巢功能不良(手术史,卵子质量差);2.子宫条件差(内膜炎);3.卵巢低反应(手术史);4.输卵管因素(一侧不畅,一侧阻);5.盆腔内环境差(粘连、手术史);6.配偶因素(弱精)。评估:自孕率<=5%,试管孕率25~30%。诊断:1.盆腔炎;2.卵巢低反应;3.配偶弱精。中医诊断:不孕;辨证为肾虚肝郁血瘀。诊疗思路:1.调理期间如怀孕,排除宫外孕后保胎;2. 经期改善着床环境;3.经后调节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4.兼顾配偶弱精。中医治疗:1.月经期:疏肝活血调经为主,兼以清热解毒通络;2.经后拟补肾健脾填精为主,兼以疏肝通络。处理意见:1忌发物;2.测量基础体温;3. 内膜炎方加减,从月经周期第4天起服3付。4. 助卵方加减,月经周期第7天始服14付。5.月经周期第5天、9天、14天各用1个暖巢煲煲汤。

二诊(2013.1.13):服药后无不适,舌脉无明显变化,末次月经2012.12.21,未避孕。继服助卵方14服,月经来潮停服该方,改服内膜炎方6付,暖巢煲3个(每7天用1个煲汤)。

三诊(2013.3.5)。末次月经2013.1.26,逾期未潮。今日(C39)抽血查β-HCG204.4MIU/mL

孕酮13.445ng/mL。自觉下腹胀,纳差,便溏。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诊断:试管自孕。中医以健脾补肾,养胎固胎为法。服养胎方10付,安胎煲2个(每5天煲汤1个)。黄体酮20mg im qd,连续治疗10天,治疗5天后复查B-HCG及P,阴道B超排除宫外孕。

重庆市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对象: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叶秀英整理

本文是尤昭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