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专业简介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肿瘤科拥有有完善的科室设置及先进齐全的仪器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较高的诊疗能力。
科室下设二个病区,床位总数达120张。科室附设止痛病房、深部热疗室、止痛门诊、慢性咳嗽门诊。配备有HY7000深部热疗仪一台。
科室有合理的技术梯队,现有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8人。
科主任陈群是福建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福州市劳动模范。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福建省化疗质量控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福建省癌症疼痛示范病房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福建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呼吸学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理事、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州市抗痨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会员,福州肺科医院胸部肿瘤专家组负责人。
肿瘤科突出专业技术和服务色彩,着力产、学、研并举,努力建设研究型肿瘤专业平台。从7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恶性胸腔积液的局部治疗;80年代后,开始了全身化疗;90年代,开展了支气管动脉插管灌注治疗肺癌;进入21世纪,适时地开展肺癌的无痛苦化疗和靶向治疗,无不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老年肺癌日趋增多,治疗愿望日趋紧迫,近年下大力气开展这方面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护理工作精益求精,在福州市较早开展整体护理,这对肺癌专业护理大有裨益。为减轻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和繁琐,开展PICC置管技术,取得良好效果。在福建省率先开展经皮胸膜活检,经皮肺穿刺等技术,并经过反复改良,病理准确性始终位居省内前茅。上世纪80年代,率先在省内引进纤维支气管镜,开展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活检、针吸术、介入治疗(微波、射频、球囊扩张、肺泡灌洗)等。90年代,引进了外科电视胸腔镜VATS,适时开展微创诊疗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包括肺癌在内的胸部疾病的诊疗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又引进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和目前福州市内唯一内科胸腔镜,使得胸腔诊断技术日趋完美,开展晚期肺癌多学科综合性治疗,如放化疗、热疗、靶向治疗、放射粒子植入、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液氮冷冻和微波、射频消融、胸膜瘘封堵、支气管支架等专科技术治疗肺癌,极大提高了肺部肿瘤治疗的规范化程度和治疗的有效性,提高了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了晚期肺癌的生存期。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协作,借助医大放疗设备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肺癌放射治疗。拥有省内先进HY7000深部肿瘤射频热疗机,给予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积极开展肺癌靶向治疗,肿瘤科是中华慈善总会指定的福州市级医院唯一的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免费赠药签字点。开展癌症止痛规范化示范病房,极大地减轻晚期肺癌病人的痛苦,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活尊严。肺部肿瘤诊疗技术逐渐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科室医务人员临床能力得到省内的广泛认可、有很好的省内覆盖。科室年门诊量 68468 人次、年收住肺癌病人 2028人次。就诊病人来自全省各个地市。每年培训癌痛规范化治疗人员达20多人。
积极撰写论文,近五年,肿瘤科每年撰写并发表相关论文6-10余篇,其中国家一类核心刊物发表1-2篇。目前在各类刊物上已发表50余篇,包括SCI论文2篇,国家级刊物15篇(CSCD刊物6篇),共有10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尤其,《联合检测NSCLC肿瘤组织EGFR(E19E21)突变及ERCC、TYMS、TUBB3、RRM1 mRNA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获得福建省抗癌协会举办的首届福建省恶性肿瘤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学术大会一等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观察》获得临床肿瘤学杂志在全国举办的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积极申报并力争科技立项,先后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参加孙燕院士领导的恩度IV期临床全国多中心研究,共入组并完成病例数29例,入组例数据福建省10家参与医院(总共107例)之首,积累了丰厚经验。




本文是陈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