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睦新_好大夫在线
4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方剂总论 南京医科大学老年大学魏睦新讲稿

发表者:魏睦新 人已读

方 剂 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老年大学

方剂的涵义

 方:有规定、规矩 之意。“以规成园,

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 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 方剂好比一个交响乐团,个个中药好比各个乐器。在指挥的统一率领下,完成治疗作用。

 方剂是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医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载体。

• 联系基础与临床

论治,承上启下

• 沟通医学与保健养生

热点

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具有特定剂型的中药处方

方剂与治法

先有方,后有法

——治法是后于方药形成的理论

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从方见法,以方验法

——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方剂与养生保健

方证相关,丝丝入扣

——制方、理解、应用、化裁

药证相应,效随证现

——药同效异

方剂与中药

方以药成

方药互动

方药离合 ——方中之药与药中之药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源远流长”

• 起源:单药单方 复方

数量:少 多

• 发展 组方:粗糙 严谨

应用:经验 理论

方剂的命名

• 中医药的方剂非常多,其方名不仅对方剂组成、功效、主治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新的方剂命名也可作参考,现就方剂命名方法略述如下。

一、根据方剂的功效而命名

• 一是根据方剂主要功效命名,如镇盱熄风汤,从方名知其主要功效为镇肝熄风,可治肝风内动证;补中益气汤,从方名知其功效为补益中气,冶气虚下陷证;本人自拟方通调解癃汤,从其方名知通调益气解癃,治老年癃闭证。二是根据方剂主药功效而命名,如龙胆泻肝汤,方中龙胆为主药清泻肝火,可知方剂功效为清泻肝胆湿热。



二、根据方剂组成药物而命名

• 一是据方剂中主药命名,如麻黄汤治风寒感冒,主药为麻黄,有辛温解表之功;自拟方苦黄注射液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 二是据方剂组成药物味数而命名,如独参汤只是一味人参;四物汤是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四昧药组成补益剂。

• 三是根据中药用量比例或某特殊药物用量而命名,如六一散,由滑石与甘草按6:1制成散剂;十枣汤,用峻下药甘遂、大戟、芫花捣为末,加大枣10枚煎汤送服,以缓和诸药,益气护胃,使下不伤正。

• 四是根据方剂中特殊药物命名,如碧玉散是根据方中青黛的颜色命名。

• 五是根据方剂组成的药物名称而命名,如香连丸由木香与黄连组成;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

• 六是取二方之名合称而命名,如柴乎汤为小柴胡汤与平胃散的合方。

三、根据方剂所主症症而命名

• 一是据方剂所治病症和功效命名,如补天汤,治气血虚衰,假后天以济先天,故名;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是分别治胸膈腹之瘀血病症。二是根据方剂所主病而命名,如咳血方所主为咳血症。

四、根据方剂服法命名

• 一是根据服药时间命名,如鸡鸣散是以五更前后鸡鸣时服用效果较好而命名。二是根据方剂用药剂量命名,如七厘散由血竭、麝香等组成,用时每服七厘故而得名。

其他有根据方剂中药物生长地命名,如水陆二仙丹,芡实生于水中,金樱子生于山上。有根据方中药物采摘季节命名,如二至丸(膏),女贞子冬至日采,墨旱莲夏至日采,效佳。也有根据方剂出处命名,如指迷茯苓丸,方剂出自《指迷方》;济生乌梅丸,出自《济生方》。

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

1 治法概述

 治则 :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

 治法 :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

 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

2 治法与方剂

• “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 既不能有法无方,也不能有方无法,只有治法与方剂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3 常用治法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汗 法

 1、定义: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如感冒;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 3、常用分类: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分类依据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吐法

1、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特点: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

下 法

1、定义: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3、分类: 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和法

 1、定义:和法是通过和解和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 和法包括“和解”、“调和”两类。

• “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即《伤寒论》之“和解少阳”之治法。

• 和法常用分类: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温 法

 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症:

里寒证:寒从中生 外寒直中

寒邪之来源及治法: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 3、分类: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清法

1、定义: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里热证

3、常用分类

清气分热

清营凉血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清虚热

消 法

 1、定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

 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

 3、常用分类:(1)治宜缓图,难以速效。

(2)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

补 法

 1、定义: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证: (1)虚证。 (2)正虚感邪。

 3、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 八法运用要求:“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遣药组方阶段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

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

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

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

 配:组织、搭配。

 伍:队伍、序列。

一、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

二、产生协同作用。

三、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

四、扩大治疗范围。

五、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方剂的组成

不是将某些功效类似的药物相加,

也不是将同类的药物堆砌,

而是根据疾病的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成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规定适当的剂量而组成。

方剂的组成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结构组成原则

• 君—针对病因和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 臣—帮助君药发挥作用

• 针对兼证起主要作用

• 佐助

• 佐 佐制

• 反佐

• 使---引经,调和

君药

针对证候病机的主要方面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剂量相对其作臣、佐、使药时较大。

臣药

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隔拒。

使药:

1、引经药,(引经报使),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 麻黄汤

组成

麻黄6g 桂枝4g 杏仁9g 甘草3g

主治

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

风寒束表(主),肺气失宣(次)

配伍意义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 (臣)

杏仁——降泄肺气,合麻黄增平喘之力 (佐)

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佐使)

方剂的剂型

• 汤剂

• 丸剂

• 散剂

• 膏剂

• 丹剂

• 酒剂

• 糖浆剂

汤剂

• 汤剂是将药物饮片混合,加水浸泡后,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剂型,一般作内服用,亦可外用作洗浴、熏蒸及含漱。

• 汤剂的优点是个体化处方,便于调整,可灵活加减使用制作简便,易于吸收,作用较快,是中医过去和现在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 其不足之处是味苦量大,不便服用;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散失;贮藏携带困难等。

丸剂

• 丸剂是将药物研麽成细末或药物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

• 丸剂具有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便于携带、贮存、服用等优点。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也有取峻药缓治而用丸剂的,如舟车丸等;亦有用于急救,但方中含有芳香药物,不宜加热煎煮而制成丸剂的,如安宫牛黄丸等。目前供应的丸剂,有传统的水泛丸,浓缩丸,滴丸,微丸胶囊等不同剂型。

散剂

• 散剂是将药物粉碎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具有吸收快、制作简便、便于携带等优点。

• 散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内服散剂可研成细末,直接吞服或冲服,如七厘散等;亦可研成粗末后用水煎服,称为“煮散”,如败毒散等。

• 外用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外敷、掺撒疮面或患病部位,如生肌散等。

膏剂

•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有内服与外用两类。

• 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此类膏剂服用方便,多用于调理补虚剂。

• 外用膏剂又分软膏剂和硬膏剂两种。

丹剂

• 丹剂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物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科使用。

• 另有一些方剂由于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曰“丹”,它没有固定的剂型,这类丹主要供内服。

酒剂

• 酒剂是将药物置于酒中浸泡或加温隔水炖煮,去渣取液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酒具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故适用于祛风散寒通络及补益强身剂中使用。

• 此外还有茶剂、露剂、锭剂、搽剂、栓剂、冲剂、片剂、注射液等多种剂型。

剂型改革

• 方剂剂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药物出现的同时,剂型也就同时存在并发展了。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剂型,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用药要求的不断提高,方剂传统剂型的改造和新剂型的研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药剂型正在向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和五方便(生产、运输、保管、携带、使用)方向不断地发展。

方剂的用法

• 煎药用具

陶瓷器皿为佳

• 煎药用水

纯净的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 煎药火候

视药物性质而定

• 煎药方法

注意特殊煎法

• 服药时间

根据病位、病情、药物类型、疾病特点

• 服用方法

服药剂量、次数、温度、药后反应等

• 药后调护

观察药后反应,指导治疗与调护

• 服药食忌

病证食忌、药物食忌

上篇重点内容

1.掌握方剂学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2.掌握治疗“八法”并理解其基本内涵

3.掌握方剂与证候、治法、中药的关系

4.掌握“七方”说与“十剂”的来源及具体涵义

5.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组方结构及变化形式

6.掌握几种主要剂型的作用特点

7.掌握汤剂的制备方法

本文是魏睦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11-09